酸的比重大还是碱的比重大,沉淀过程中什么先沉淀什么后沉淀什么浮在水面
来源:整理 编辑:设备回收 2023-10-13 08:55:58
本文目录一览
1,沉淀过程中什么先沉淀什么后沉淀什么浮在水面
沉淀过程中,溶解度小的先沉淀,溶解度较大的后沉淀,悬浊液浮上水面。沉淀过程中,比重大的,先沉淀,比重基本相同的,后沉淀【或悬浮】。比重小的,浮在水面。沉淀过程中,溶解度小的先沉淀,溶解度较大的后沉淀,悬浊液浮上水面。不溶性的盐和碱类固体都是沉淀。硫酸盐,记住硫酸钡是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盐酸盐,记住氯化银、氯化亞汞是沉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碳酸盐、亚硫酸盐、磷酸盐、氢硫酸盐,只有钾盐、钠盐、铵盐可溶,其余都是沉淀。但它们的酸式盐可以溶于水。碱类,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钡、氢氧化铵是溶于水的,其余均为沉淀,但是氢氧化铵是不稳定的,受热会分解成氨气。酸类都是溶于水的,但碳酸、亚硫酸是不稳定的,受热分解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盐酸和硝酸都是挥发性的。
2,酸性水与碱性水那个比重大
主要是看溶质的重量,一般来说酸性水的比重要比碱性水大一点。碱性比较好,但是酸性也没有坏处。
现代有医学研究表明:人体的健康体液呈弱碱性,如果酸性过多而呈现酸性体质,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各种有害物质会乘虚而入,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作为健康饮用水,必须使ph值呈弱碱性,使水中的碱性离子通过调节人体的酸碱度促使人体内部达到一个最佳状态。现代大多数人或多或少呈酸性体质,长期饮用ph值呈弱碱性的健康水能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调节人体酸碱平衡,有效地改善体质,使人体到达健康状态。
然而自然界中的水体都是偏酸性的,科学界并未有就人类健康与饮用水酸碱性影响下一定论,很具体的一个例子就是我们日常饮用的碳酸饮料如可乐、雪碧等,它们的ph值甚至达到了2-3的范围,远远高出了纯水的酸度近千倍,但是对人体也未有任何伤害。
所以说关于喝酸性水好还是碱性水好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
3,一束鲜花引出的发现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束鲜花引出重大发现 [ 来源:中学生科技网 | 时间:2006-5-28 9:02:15 ] [字体:大 中 小] 一束普通的鲜花,一次偶然的机会,孕育了一个重大的发现———酸碱指示剂的发现。这是发生在300多年前的一个真实的故事。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化学家波义耳平素非常喜爱鲜花,但他却没有时间去逛花园。于是,他只好在自己房间里摆上几个花瓶,让园丁每天送些鲜花来以便观赏。一天,园丁送来了几束紫罗兰。正准备去实验室的波义耳立即被那艳丽的花色和扑鼻的芳香吸引住了。他随手拿起一束紫罗兰,边欣赏边向实验室走去。进了实验室后,他把紫罗兰往桌上一放,就开始了他的化学实验。就在他向烧瓶中倾倒盐酸时,一不小心将酸液溅出了少许,而这酸液又恰巧滴到了紫罗兰的花瓣上。波义耳叹息之余,立即将紫罗兰拿到水中去冲洗,谁知这下却发生了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紫罗兰转眼间变成了“红罗兰”。这惊奇的发现立即触动了科学家那根敏锐的神经:“盐酸能使紫罗兰变红,其它的酸能不能使它变红呢?”当即,波义耳就和他的助手分别用不同的酸液试验起来。实验结果是:酸的溶液都可使紫罗兰变成红色。 酸能使紫罗兰变红,那么,碱能否使它变色呢?变成什么颜色呢?紫罗兰能变色,别的花能不能变色呢?由鲜花制取的浸出液,其变色效果是不是更好呢?经过波义耳一连串的思考与实验,很快证明了许多种植物花瓣的浸出液都有遇到酸、碱改变颜色的性质。接着,波义耳和助手们搜集并制取了多种植物、地衣、树皮的浸出液。实验表明,变色效果最明显的要数地衣类植物———石蕊的浸出液,它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自那时起,石蕊试液就被作为酸碱指示剂正式确定下来了。以后,波义耳又用石蕊试液把滤纸浸透、晾干、切成条状,制成了石蕊试纸。这种试纸遇到酸溶液变红,遇到碱溶液变蓝,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300多年过去了,人们一直在应用波义耳的这一重大发现为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服务。这告诉了我们,成功有时需要机会,但是如果没有抓住机会的能力,一都只会是罔谈!
4,煤油焦是什么
设所需煤油的质量为m,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m煤油q,一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则水吸收的热量:q吸=cm(t-t0),∵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有50%被水吸收,∴q吸=ηq放,即cm(t-t0)=η×m煤油q,4.2×103j/(kg?℃)×5500×10-3kg×(100℃-20℃)=50%×m煤油×4.5×107j/kg,解得:m煤油≈0.082kg.答:需要燃烧0.082kg的煤油.中文名称: 煤焦油 英文名称: coal tar 中文名称2:煤膏 CAS No.: 65996-93-2 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黑色粘稠液体,具有特殊臭味。 相对密度(水=1): 1.18~1.23 开口闪点(℃): 200℃左右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苯、乙醇、乙醚、氯仿、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 主要用途: 可分馏出各种芳香烃、烷烃、酚类等,也可制取油毡、燃料和炭黑。 健康危害: 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痤疮、毛囊炎、光毒性皮炎、中毒性黑皮病、疣赘及癌肿。可引起鼻中隔损伤。 环境危害: 对环境有危害,对大气可造成污染。 燃爆危险: 本品易燃,为致癌物。 危险特性: 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制备:由煤在隔绝空气加强热时干馏制得. 为煤干馏过程中所得到的一种液体产物 高温干馏(即焦化)得到的焦油称为高温干馏煤焦油(简称高温煤焦油),低温干馏(见煤低温干馏)得到的焦油称为低温干馏煤焦油(简称低温煤焦油)。两者的组成和性质不同,其加工利用方法各异。 高温煤焦油 黑色粘稠液体,相对密度大于1.0,含大量沥青,其他成分是芳烃及杂环有机化合物。包含的化合物已被鉴定的达 400余种。工业上将煤焦油集中加工,有利于分离提取含量很少的化合物。加工过程首先按沸点范围蒸馏分割为各种馏分,然后再进一步加工。各馏分的加工采用结晶方法可得到萘、蒽等产品;用酸或碱萃取方法可得到含氮碱性杂环化合物(称焦油碱),或酸性酚类化合物(称焦油酸)。焦油酸、焦油碱再进行蒸馏分离可分别得到酚、甲酚、二甲酚和吡啶、甲基吡啶、喹啉。这些化合物是染料、医药、香料、农药的重要原料。煤焦油蒸馏所得的馏分油也可不经分离而直接利用,如沥青质可制电极焦、碳素纤维等各种重要产品,酚油可用于木材防腐,洗油用作从煤气中回收粗苯的吸收剂,轻油则并入粗苯一并处理。 低温煤焦油 也是黑色粘稠液体,其不同于高温煤焦油是相对密度通常小于1.0,芳烃含量少,烷烃含量大,其组成与原料煤质有关 低温干馏焦油是人造石油的重要来源之一,经高压加氢制得汽油、柴油等产品。[编辑本段]中国的煤化工产业的发展 2008年中国的煤化工产业继续有序发展,煤化工产业发展政策逐步完善,煤基甲醇和煤基二甲醚的试点应用取得可喜进展,产能得到进一步释放,新型煤化工产品逐渐走向市场,并被市场接受。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剧,中国煤化工产业面临成本压力,行业发展趋缓。由于国家政策总体上仍支持煤化工发展,节能减排已是大势所趋,故中国煤化工产业虽短期受困但前景仍十分可观。 新型煤化工以生产洁净能源和可替代石油化工的产品为主,如柴油、汽油、航空煤油、液化石油气、乙烯原料、聚丙烯原料、替代燃料(甲醇、二甲醚)等,它与能源、化工技术结合,可形成煤炭——能源化工一体化的新兴产业。煤炭能源化工产业将在中国能源的可持续利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是今后20年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于中国减轻燃煤造成的环境污染、降低中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均有着重大意义。可以说,煤化工行业在中国面临着新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机遇。
5,初中上册化学的知识点
第一章基础知识复习第1节 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与化学性质的区别:变化指的是生成了新物质,性质指的是可以生成新物质.3.CuSo ?5H O=== CuSo +5H O CuSo +5H O=== CuSo ?5H O CuSo +2NaOH===Cu(OH) ↓+Na SO CuSo 溶液为蓝色 用途(1)可以用CuSo 来检验水的存在,如果有水,则会变蓝色; (2)可以用硫酸铜检验蛋白质的存在,如果加入硫酸铜溶液有沉淀产生,则有.第2节 探索酸的性质1.酸的性质: (1)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碱=盐+水 3HCl+Al(OH) =AlCl +3H O 2HCl+MG(OH) =MgCl +2H O HCl+NaOH=NaCl+H O (3)酸+盐=新酸+新盐 实验:鸡蛋壳(主要成分是CaCO )与稀盐酸的反应 现象:鸡蛋壳表面有气泡产生,伸入试管的燃着的火柴熄灭 化学方程式: 2HCl+CaCO =CaCl +H O+CO ↑ 用途: 可以用来检验CO 的存在,也可以用于实验室制CO 气体 (4)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实验一: 除铁锈(主要成分是Fe O )实验 现象: 溶液变成黄色,时间稍长有气泡产生 化学方程式 Fe O +6HCl=2FeCl +3H O Fe+2HCl=FeCl +H ↑ 实验二: 氧化铜(黑色)与盐酸的反应 现象: 黑色氧化铜溶解,溶液变成蓝色 化学方程式 CuO+2HCl=CuCl +H O5.酸的个性: (1)盐酸(HCl) A.浓盐酸是无色液体,具有挥发性,打开瓶盖会有白零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 B.工业盐酸因含有杂质而显黄色 C.实验:稀盐酸与硝酸银溶液的反应 现象: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产生 化学方程式: HCl+AgNo =AgCl↓+HNO 用途:可以用来检验氯离子的存在 (2)硫酸(H SO )A.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如果不慎溅到皮肤上,要先用干布拭去,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沿玻璃棒慢慢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用手触摸烧杯外壁时,可发现很热.C.浓硫酸有脱水性,当滴在纸上时,会使纸变黑(化学性质)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以用它来用干燥剂(物理性质)E.检验稀硫酸(或 )——取少量待检液体取于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 溶液和稀 ,有白色沉淀产生(3)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分别取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各滴入几滴 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硫酸,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稀盐酸.(4)硝酸( ) A.挥发性; B.腐蚀性; C.不稳定性(见光易分解,贮存在棕色瓶中)第3节 探索碱的性质1.碱的概念: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离子( )化合物叫做碱.2.碱的性质: (1)碱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碱使无色酚酞变红,使紫色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用途:A.治胃病; B.用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2)碱+酸盐+水 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用途:A.治胃病; B.用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3)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 实验: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化学方程式: (4)碱+盐=新碱+新盐 实验一:氯化铜溶液(蓝色)氢化钠溶液反应. 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实验二:氯化铁溶液(黄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现象:生成红褐色沉淀 化学方程式: 3. 碱的个性(1)氢氧化钠( )A、俗名:火碱、烧碱、苛性钠B、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在空气中易潮解,同时能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需密封保存.C、氢氧化钠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D、氢氧化钠具有很强的腐蚀性E、检验氢氧化钠是否变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a.加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已变质: b.加入氯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已变质: c.加入氢氧化钙溶液,有沉淀产生说明已变质: F、氢氧化钠变质后除杂方法: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 G、氢氧化钠可以用来做干燥剂,可以干燥氢气和氧气,不能干燥 和 (2)氢氧化钙 A、俗名:熟石灰、消石灰; B、氢氧化钙溶液俗称石灰水;C、 (3)鉴别 和 溶液—分别取少量待检液体于两支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 气体(或各滴入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原溶液是 ,无现象产生的原溶液是 .第4节 几种重要的盐一、盐的概念—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合的化合物.1、几种常见的盐: (1)俗名:纯碱或苏打 (2)结晶水合物: (3)碳酸钠晶体在空气中易风化 (4)碳酸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变红,显碱性 2.碳酸钙( ) (1)是大理石、石灰石、贝壳和鸡蛋壳的主要成分; (2) 是一种难溶的盐; (3) (4)碳酸盐的检验:加稀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3.食盐( )(1)生理盐水——0.9%的氯化钠溶液 (2) 三、盐水性质(1)盐+酸==新盐+新酸 (2)盐+碱==新盐+新碱(3)盐+盐==新盐+新盐 (4)某些盐加热易分解 四、盐的制取 1.酸、碱、盐的溶解性 只有 、 、 、 、 溶. :全溶 只有 不溶 :只有 不溶 :只有 、 、 溶2.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手互相交换成份生成两种新化合物的反应. 3.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1)反应物中没有酸时,反应物必须都能溶于水;(2)生成物中必须有气体、沉淀或水中的一种。五、盐与化肥 1.常见化肥: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 2.氮肥:(1)作用:长叶; 尿素: (2)工业制法: (3)铵盐检验:铵盐与碱混合加热后,都有氨气放出,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3.磷肥——长根,常见磷肥:过磷酸钙 4.钾肥——长茎,常见钾肥:草本灰(主要成分是 )、氨化钾( )、硫酸钾( )第5节 寻找金属变化的规律一、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金属活动性顺序由强到弱 1.只有排在氢以前的金属才能和酸反应成盐和水; 2.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二、金属的性质 1.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2.金属+酸=盐+氢气 3.金属+盐=金属+盐 三、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四、四种基本反应类型: 1.化合反应:“多”变“一” 2.分解反应:“一”变“多” 3.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4.复分解反应: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化合物第6节 有机物的存在和变化一、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 和碳酸盐除外)二、有机物特征:易挥发,易燃烧、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三、常见有机物 1.尿素—— 乙炔—— 丁烷—— (打火机内液体) 2.甲烷—— (沼气、天然气和石油气的主要成分)具有可燃性 现象:烧杯内壁有水生成,沾有澄清石灰水的内壁变模糊 四、对生命活动具有重大意义的有机物 1、糖类 2、蛋白质 3、脂肪第二章基础知识分析一、物质的分类方法:(一)根据纯净物的 物理 性质不同。如 颜色 、 状态 、 气味 , 硬度 、 密度 、 溶解性 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二)根据纯净物的 化学 性质不同,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三)根据纯净物的 组成 、 用途 的不同,可将纯净物进行分类。二、常见物质的分类:(一)、物质可分为 纯净物 和 混合物 。1.纯净物:由 一种物质 组成的物质。2.混合物:由 两种或两种 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3.纯净物和混合物判断的依据:物质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绝对纯净的物质是没有的)(二)、纯净物根据 元素组成 不同,可分为 单质 和 化合物 两大类。1.单质:由 一种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如氧气、氮气、铁、硫等。 注意: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1.1单质按性质不同分 金属 和 非金属 :金属如铁,铜、镁等; 非金属如:氧气、碳、硫等。 金属 非金属颜色 具特殊的金属光泽 有多种颜色,但无金属光泽延展性 具良好的延展性 不具延展性可锻性 具良好的可锻性 不具可锻性硬度 比较硬 硬度不一致导电性 良好的导电性 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电导热性 良好的导热性 除石墨外一般不导热密度 密度高 密度低熔点 熔点高 熔点低注意:金属的导电性强弱顺序为:银>铜>铝>铁。2.化合物:由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 组成的纯净物。如水、硫酸、烧碱、食盐等。化合物可分为: 有机化合物 和 无机化合物 。2.1 有机化合物:含 碳 的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注意:a.有机化合物一定含有碳元素.但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有机化合物,例如CO、CO2、H2CO3、Na2CO3 等碳酸盐就属于无机化合物。b.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CH4)。2.2 无机化合物:不含碳元素 的化合物。但包括CO、CO2、H2CO3、Na2CO3 等碳酸盐。(三)、无机化合物可分为: 氧化物 、 酸 、 碱 和 盐 。1.1 氧化物:由 两种元素 组成.其中一种是 氧元素 的化合物,“二元一氧”。 氧化物可分为:氧化物按元素组成分 金属氧化物 和 非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如CuO、Fe2O3、CaO、MgO等。 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H2O、SO2等。1.2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 全部是氢离子 的化合物。1.3 碱:电解质电离出的阴离子 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的化合物。1.4 盐:由 金属 (或铵根)阳离子和 酸根 阴离子组成的化合物。三、物质转化的规律:(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1) 非金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如:点燃 点燃 ?S + O2 ==== SO2 C + O2 ==== CO2 C + 2S === CS2 (2)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跟水反应生成对应的酸,如:CO2+H2O == H2CO3 SO2+H2O == H2SO3 SO3+H2O == H2SO4(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1)金属单质和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反应,生成相应的盐或金属氧化物。如: ? ? 点燃Fe + S === FeS 2Fe + 3Cl2 ==== 2FeCl3 3Fe + 2O ==== Fe3O4 (2)某些金属氧化物和水反应可以生成相应的碱。如:CaO + H2O === Ca(OH)2 Na2O + H2O === 2NaOH K2O + H2O === 2KOH(三)、金属的冶炼1.金属冶炼主要是指将金属氧化物转化为金属的过程。在金属氧化物中加入还原剂,夺取金属氧化物中的氧,从而使其还原成全属单质。2.可以作还原剂的物质主要有 碳 、 一氧化碳 和 氢气 。(1)、木炭和氧化铜粉末在高温下的反应: ?C + 2CuO === 2Cu + CO2 实验现象:黑色固体逐渐变为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2)、从孔雀石中冶炼铜: ①孔雀石(或铜锈)的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为绿色粉末。 ? ②孔雀石加热: Cu2(OH)2CO3 === 2CuO + H2O + CO2 ? ③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 Cu + H2O现象:黑色粉末状固体逐渐变为红色,试管口有水珠生成。操作注意事项:实验开始时需先通一会氢气,再加热氧化铜,防止氢气与空气混合加热时试管爆裂;实验停止后,要继续通人氢气,直到试管冷却为止,防止灼热的铜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铜。(3)、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Fe2O3 ===== 2Fe + 3CO2 操作注意事项:实验最好在通风橱中进行。 实验时应该先通—会一氧化碳,以排除试管中的空气,防止一氧化碳与空气混合加热时引起爆炸。多余的一氧化碳不能直接排到空气中,应对着火焰烧掉。3.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取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能从氧化物中夺取氧的能力叫做还原性,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可作还原剂。如碳、一氧化碳和氢气等。重要提示: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中容易出现的典型错误:(a)试管口高于试管底。应使试管口略低于试管底,防止反应生成的水倒流。(b)试管口加了胶塞。 试管口不能加胶塞,否则气体排不出,容易造成试管炸裂。(c)导管略伸入试管口。应使导管贴试管上壁伸入试管底部。4.有关纯度问题的汁算(1)根据混合物质量及其纯度,计算纯净物质量: 纯净物质量 = 混合物质量 × 纯度(2)根据纯净物的质量,求出其中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组成元素的质量分数 = 某组成元素的质量 ÷ 纯净物的质量(3)求工业产品中的含杂质的物质的质量(即混合物质量) 混合物质量 = 纯净物质量 ÷ 纯度(四)、 化合物之间的转化1.鸡蛋外壳与稀盐酸的反应:CaCO3 + 2HCl ===CaCl2 + H2O + CO2 现象:一会下沉,一会又浮上来,不断地上下沉浮。物质转化的规律(1)金属 金属氧化物 碱 盐。如Ca CaO Ca(OH)2 CaCO3、(2)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酸 盐。如C CO2 H2CO3 Na2 CO3、(3)金属 + 非金属 无氧酸盐。如2Na + Cl2 === 2NaCl(4)金属氧化物 + 非金属氧化物 含氧酸盐。如Na2O + CO2 === Na2CO3 (5)酸 + 碱 盐 + 水。如HCl + NaOH === NaCl + H2O(6)盐 + 盐 新盐 + 新盐。如NaCl + AgNO3 === AgCl + NaNO3(7)金属氧化物 + 酸 盐 + 水。如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8)非金属氧化物 + 碱 盐 + 水。如SO2 + 2NaOH === Na2SO3 + H2O(9)金属 + 盐 新全属 + 新盐。如Fe + CuSO4 === Cu + FeSO4 (10)金属 + 酸 盐 + 氢气。如Fe +2HCl === FeCl2 + H2 1. 盐跟金属的反应,要求参加反应的盐必须是可溶的,由于盐跟金属的反应一般都在水溶液中进行,因此一些非常活泼能够跟水发生反应的金属(如钾、钙、钠等)也不符合要求。2. 盐与盐的反应、盐与碱的反应除必须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生成物中有气体,水或沉淀)外,其反应物必须都可溶。四、常见的材料(一)、常见的材料:金属材料(合金材料)、 无机非金属材料 以及 有机合成材料 。1.合金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非金属)熔合在一起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大多数的金属材料实际是合金,钢是最常见、应用较广的一种合金。(1)铁锈蚀条件:铁与氧气和水等物质相互作用。 (2)防止铁生锈的方法:①使铁制品隔绝空气或隔绝水,保持铁制品表面干燥和洁净或在铁制品表面涂一层保护膜。如刷油漆,涂油、电镀、烤蓝等。②改变铁的组成、结构,制成合金钢,如不锈钢。2.常见的三大无机非金属材料为 水泥 、 玻璃 和 陶瓷 。2.1 水泥:晋通水泥是由石灰石与黏土混在一起在炉中煅烧成熟料后加石膏磨细而成。2.2 玻璃:普通玻璃是将石英和石灰石等经过配料、熔化、成型、退火等工序制成的。2.3 陶瓷:用天然的硅酸盐和其他矿物原料制成,具有耐水、耐酸碱和绝缘性好等优点。2.4 红色玻璃中加了氧化亚铜(Cu2O),在蓝色玻璃中加的是氧化钴(Co2O3)。3.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为 合成塑料 、 合成纤维 和 合成橡胶 。五、材料的发展: 1.根据人类在不同时期的材料发展情况,可将人类的历史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新材料时代。2.新型材料是指那些新出现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优异特性和功能并能满足技术进步所需要的材料,如光电子信息材料、先进复合材料、超级陶瓷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高分子材料、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等。第二章知识点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和应用1、分类:有机化合物一般含C、H等元素,因此燃烧后的产物为CO2和H2O2、区别金属与非金属:金属的特性:金属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硬度大、密度和熔点高等。石墨虽然是非金属单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水银(汞)是唯一的液态金属。溴是唯一的液态非金属。金刚石是自然界硬度最大的物质。第二节 物质转化的规律一、非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1、S + O2==== SO2 (刺激性,有毒,污染空气) 4P + 5O2 ===== 2P2O5 (除去空气中少量氧气) C + O2 ==== CO2 (氧气充足) 2C + O2 ==== 2CO(氧气不足) 二、金属单质与其化合物的转化1、2Mg + O2==== 2MgO (发出耀眼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2Cu + O2 ==== 2CuO (红色的铜在空气中加热变黑色) 3 Fe + 2O2 ==== Fe3O4 (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2、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水 对应的酸 CO2 + H2O ==== H2CO3 (C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加热又变紫色。) 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2、某些金属氧化物 + 水 对应的碱 CaO + H2O ==== Ca(OH)2 K2O + H2O ==== 2KOHCuO、Fe2O3则不能,因其对应的碱不溶。三、金属的冶炼 1、常见的三种还原剂:C 、CO 、H2等C + 2CuO ===== 2Cu + CO2 3CO + Fe2O3 ===== 2Fe +3CO2 H2 + CuO ==== Cu + H2O2、H2还原氧化铜实验:(1)现象:试管内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出现水珠;(2)操作步骤:实验开始时先通入H2,一段时间后再加热;实验结束后,先熄灭酒精灯,继续通H2,直到试管冷却。3、氧化还原反应:四、化合物间相互转化规律1、物质转化规律简图:(1)任何酸和碱都能发生中和反应;(2)任何碳酸盐和酸都能反应产生CO2气体(3)盐和盐、盐和碱的反应,反应物必须可溶。2、以图为例,选择制取MgCI2的几种方法:(1)金属+酸:Mg + 2HCI === Mg CI2 + H2(2)金属+盐:Mg + CuCI2 === Mg CI2 + Cu(3)酸+碱: 2HCI + Mg(OH)2 ==== Mg CI2 + 2H2O(4)酸+盐: 2HCI + MgCO3 === Mg CI2 + H2O + CO2(5)盐+盐: MgSO4 + BaCI2 === BaSO4 + Mg CI2五、物质的鉴别:1、盐酸及盐酸盐的检验: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HCI + AgNO3 ==== AgCI + HNO3NaCI + AgNO3 ==== AgCI + NaNO32、硫酸及硫酸盐的检验:用BaCI2溶液和稀硝酸,反应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H2SO4 + BaCI2 ==== BaSO4 + 2HCINa2SO4 + BaCI2 ==== BaSO4 + 2 Na CI3、碳酸盐的检验:用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反应产生使石灰水变浑浊的CO2气体。CaCO3+ 2HCI ====CaCI2 + H2O + CO2Na2CO3 +2 HCI==== 2NaCI + H2O + CO24、酸和碱的检验:酸碱指示剂或PH试纸。六、物质的推断:寻找突破口。1、常见沉淀Cu(OH)2兰色沉淀;Fe(OH)3红褐色沉淀;AgCI、BaSO4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硝酸。2、溶液颜色Cu2+溶液蓝色:CuSO4溶液、CuCI2溶液为蓝色;Fe3+溶液黄色:FeCI3溶液为黄色; Fe2+溶液为浅绿色:FeCI2溶液、FeSO4溶液为浅绿色。3、氧化铜和碳粉为黑色,铜为红色。七、物质的俗称:烧碱、苛性钠:NaOH ; 纯碱、苏打:Na2CO3 ; 熟石灰、消石灰:Ca(OH)2生石灰:CaO ; 大理石、石灰石:CaCO3 ; 胆矾:CuSO4 5H2O八、物质或离子能否共存问题:1、相互间能发生反应产生沉淀、气体或水的,不能共存。2、离子间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的,不能共存。例如:H+和OH-,Ag+和CI-,Ba2+和SO42-,H+和CO32-等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共存。3、背景:酸性溶液中有大量的H+,碱性溶液中有大量的OH- 。第三节 常见的材料一、金属材料1、合金:几种金属熔合在一起,即形成合金。其性能比纯金属更好,硬度大。2、钢和生铁:是铁和碳元素形成的合金。3、金属锈蚀的条件:空气和水分。4、金属防锈措施:望采纳,谢谢
文章TAG:
酸的 比重 重大 还是 酸的比重大还是碱的比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