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台励福大力神叉车是进口的吗还在生产吗

广东肇庆市诺力叉车经营部认为:台励福叉车曾经是台湾品牌,国内销售的基本生产都是在山东青岛,最近被丰田公司收购了。
应该是新昌吧 ,哪有力昌,进口发动机质量肯定比国产好 但价格也不是一个档次,看看自己的承受能力 跟多知识 上易修叉车论坛吧! \据我了解还是新昌的好一点啊!配叉车上还是新昌专业!全柴只不过配了叉车才2年,技术不是很成熟

台励福大力神叉车是进口的吗还在生产吗

2,你好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关于山特维克这个公司怎么样谢谢

山特维克 - 山特维克集团经过140余年的发展,山特维克集团在制造工艺方面已经发展成为全球的领导者。凭借谨慎的开拓态度和高增值的产品和服务,今日的山特维克集团成功的扩展了其业务范围,收入已经攀升到1016亿元人民币。我们的机构遍及130个国家,在全球拥有四万多位雇员。集团总部坐落在瑞典的山特维肯市,该集团早在19世纪就在这里起步了。集团的发展如此成功要归功于其先进而广泛的研究开发工作。集团每年要投入超过20亿人民币的资金用来做研究开发工作。集团拥有一个高效而鲜明的发展战略并且在其从事的行业领域中都占据领先地位。山特维克的客户活跃在包括汽车、航空工业、采矿建筑行业、化工、石油和燃气、动力、纸浆纸张、居家用品、电子、医学技术以及医疗行业的很多领域当中。 山特维克 - 山特维克在中国早在1985年山特维克就来到了中国。山特维克在中华区的市场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和台湾。2007年,在中国山特维克公司的销售量达到38亿人民币,拥有员工1500多人,25个办事处和7个生产基地。 2009年,山特维克是“厚积薄发”的一年。9月17日,山特维克宣布在上海嘉定区建成了世界一流的矿山工程机械制造厂,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比其2005年在上海建成的一期工厂大7倍。预计新工厂每年可向亚洲世界其他地区的矿山工程机械市场供应3000多台/套设备,其中 60%的设备销往中国本土 山特维克 - 山特维克的三个主要业务领域山特维克刀具 作为山特维克集团所从事的行业之一,山特维克刀具在全球市场独占鳌头,山特维克刀具这一行业主要从事金属切割工具和刀具设备的制造以及刀具刀片和刀杆的制造。该行业的产品由硬质合金,高速钢以及包括钻石和特殊陶瓷在内的其它硬质材料加工制造而成。成熟的品牌有山特维克可乐满,山特维克硬质材料,Walter,万耐特,Safety和多马。 山特维克矿山工程与机械 作为山特维克集团的行业之一,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领域为需要挖掘矿石矿物的采矿和建筑工业生产机械和硬质合金工具,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这些机械和硬质合金工具以及技术支持都占据全球领先地位。这一行业领域包括五个客户群:地下软岩,地下硬岩,露天采矿,工程机械和勘探。 山特维克 - 山特维克材料技术作为山特维克集团的行业范围之一,山特维克材料技术生产和制造具有高附加值的先进不锈钢、特种合金、金属和陶瓷热材料以及传送带和分拣系统,这些产品都占据全球领先地位。产品范围包括:钢管,钢条,精密及涂层钢带,康泰尔,山特维克传动系统和医用金属材料。 近期动态 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宣布,该公司全球最大的矿山工程机械制造厂在上海建成投产。这座世界一流工厂的建成,标志着山特维克集团在实施其巩固亚洲市场领导地位的长期战略中跨出了重要一步。山特维克集团是一家领先的瑞典高科技工程集团,向客户供应各种先进的钻具、矿山工程机械和材料,年销售额达110亿美元。 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这座新建成的工厂位于上海嘉定工业区,占地面积120,000平方米,比其2005年在上海建成的一期工厂大七倍。新工厂每年可向亚洲及世界其它地方的矿山工程机械市场供应3,000多台/套设备,所有设备均拥有山特维克最好的技术、质量和安全性能。向矿山工程机械客户供应的各种山特维克品牌(包括以前的国际品牌Tamrock、Voest Alpine、Svedala和Rammer)的破碎机、装载机和钻机(还有其它各种产品)均可在该工厂组装。 该项目凝聚了山特维克在世界各地积累的全部工程技术诀窍、成熟的测试方法、制造和工装专业知识。工厂已于去年成功通过了ISO9001、ISO14001和OSHAS18001认证,并努力在健康、安全和环保方面成为山特维克在全球的标杆企业之一。 该项重大投资将使山特维克得以在确保质量和安全性的前提下,为快速成长的亚洲市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缩短交货时间,并随时向客户提供所需的设备和服务人员。 它还为山特维克的客户提供了新的机会,使他们能亲自考察和测试山特维克最好的产品,在世界一流的培训学院培训他们的操作人员。此外,工厂还可以利用其庞大的库存,确保客户所需的备件供应。 除嘉定新工厂之外,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已经开始在位于无锡的现代化新工厂制造其著名的钻机,进一步巩固山特维克在钻机市场上的领导地位。 作为全球矿山工程机械市场上领先的设备和服务供应商,山特维克在中国跨出了一大步,以更好地为国内市场以及快速增长的出口市场服务。 山特维克的目标还在于,逐步在中国发展出世界一流的供应商基地,不仅能达到最高的质量和技术标准,而且能提供更大的产能和灵活性。上海市政府在2009年5月公布的发展战略中提出,上海的目标是成为全国最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出口基地。在政府的积极扶持政策和自身所秉承的本土化战略共同作用下,拥有高新技术优势的山特维克矿山工程机械装配中心最终选择落户中国上海自然是水到渠成。

你好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关于山特维克这个公司怎么样谢谢

3,定制叉车要考虑那些东西

电动叉车做为企业日常使用的搬运工具,有时因为使用环境、货物的大小体积不同,需要专门定制规格特殊的电动叉车来满足工作需要。但定制时也需要注意一下以下关键问题:1.货叉:因货物的体积大小和重量因素,因此定制之前需量好货物的重量和长宽,再定制合适长度和宽度的货叉。2.车长:有时区域范围的限制,造成叉车转弯角度太小,不容易转身,所以要根据实情,来定制叉车的实际长度。3.轮胎:因为地面的环境路况各不相同,因此对轮胎的耐磨性要求也不同,可根据路面的好坏情况,定制合适的耐磨转向轮胎。4.蓄电池功率:因电动叉车是通过电池供电的,因此负载量的大小和电池功率密切相关,所以可根据负载量的轻重定制合适功率的蓄电池。5.注意沟通:因为叉车的定制是复杂的问题,相关因素考虑的比较多,所以需要将实情和宇锋制造厂家多进行沟通,有利于定制出适合的叉车产品。
我觉得科德立的好,和台湾友佳,杭叉,合力,西林,诺力,gp等国内叉车知名品牌长期合作。

定制叉车要考虑那些东西

4,世界最大的起重机

  你知道世界最大的起重机是多重吗?你有了解起重机能承受多重的重量吗?让我带你认识世界最大的起重机吧!   世界最大轮式起重机   2010年11月2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工程车辆及设备博览会(bauma China 2010),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共有1858家厂商参展。这次盛会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全面崛起的一个里程碑。中国厂商显示出越来越强势的竞争力,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被进一步压缩。其中徐工集团在展会上推出了世界最大的QAY1200型1200吨全路面起重机,和亚洲最大的XGC28000型2000吨级履带式起重机。三一集团推出了1600吨履带吊和SAC12000型1200吨全路面起重机。中联重科推出了世界最大的水平臂上回转自升塔式起重机——D5200-240。这些尖端产品共吸引了13万名观众到场参观。   徐工集团是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企业,2009年实现营业收入505.18亿元,利税35亿元。旗下产品包括起重机、挖掘机、装载机、压路机、混凝土机械、桩工机械、铁路机械、消防设备、特种车辆、液压元件等数十个大类,产品出口至世界130多个国家和地区。集团员工总数近三万人,拥有11个产品研发中心,和2000多人的研发团队。   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是徐工集团的核心子公司,以研制起重机为主。该厂始建于1943年5月,原名为鲁南第八兵工厂,位于山东省莒南葫芦沟,最早称为华兴铁工厂,当时是一个修理简单枪械和弹花机的兵工厂。1953年5月,工厂从新海连市新浦(现连云港市)迁至徐州,与徐州实业公司铁工厂、大力铁工厂合并为徐州农业机械厂。1953年生产出徐州市第一台工作母机——35吨倾斜式冲床,1954年开始生产双轮双铧犁,1957年开始生产塔式起重机,工厂从农业机械开始向起重机械发展,1958年工厂规模已发展至2680人。1958年10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的薄一波视察该厂,提议将厂名更改为“徐州重型机械厂”,这个名称一直沿用至2004年9月。   1962年,徐州重型机械厂接受一机部五局下达的Q51型5吨汽车起重机的研制任务。1963年,Q51型5吨机械式汽车起重机研制成功。此后近20年间,徐重都是以Q51为主导产品。1967年,徐州重型厂研制成功Q2-10型10吨液压汽车起重机,标志着徐重汽车起重机从机械传动发展到全液压传动。1968年受解放军总后勤部委托,研制成功Q2-5H型5吨液压汽车起重机。1973年,徐重为使液压汽车起重机向系列化方向发展,开始试制8吨液压汽车起重机。1974年,徐州重型厂试制成功16吨液压汽车起重机。1975年,8吨、16吨汽车起重机专用底盘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不能生产中大吨位起重机专用底盘的空白。   1980年,徐州重型机械厂引进日本16吨汽车起重机底盘和上车散装件,开始了对外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先后引进消化了日本多田野、三菱、日产、加藤汽车起重机,和德国利勃海尔公司全路面汽车起重机设计、制造技术;产品不断更新换代,技术水平不断提高。1981年以后,徐重汽车起重机底盘形成了批量生产,解决了中大吨位起重机依赖进口底盘的被动局面。1980年开始,徐重改变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开始专业化生产,成为国家定点生产5-50吨液压汽车起重机,及其专用底盘和其它工程机械的专业厂。产品有QY12、QY20、QY32、QY40、QY50、上下车和QYD10立杆吊、JC6搅拌车、QY8A、QY25汽车起重机,1986年,徐州重型机械厂成为工程机械行业第一家过亿元企业。1987年,QY16汽车起重机销往美国。   1989年7月28日,由徐州重型机械厂、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徐州装载机厂和徐州工程机械研究所等“三厂一所”为核心,正式组建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徐工集团)。此后10年,徐工集团通过兼并重组、挂牌上市,集团规模由成立时的3.8亿元,扩张至1998年的37亿元。1999年营业收入一举突破50亿元,成为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龙头企业。   但是作为徐工集团核心企业的重型机械公司,却在此时陷入困境。1994-1999年连续六年亏损,银行贷款高达4.7亿元,企业陷入破产边缘。亏损的主要原因,除了1993-1999年国家宏观调控,经济“硬着陆”导致市场疲软外;徐重长期以来产品结构单一,技术更新换代缓慢也是主因。为了扭转困局,集团对徐重的领导层和产品结构进行重大调整,至2001年实现扭亏为盈。同时公司确立“高端、高技术、高附加值”的发展战略,主攻大吨位起重机市场。   2000年以前,我国100吨以上的汽车起重机全部依赖进口,市场被欧美和日本等工程机械巨头垄断。尤其是全地面起重机,由于其高技术含量和高价位,更是被德国企业垄断。2001年3月,徐工启动QAY25型25吨全地面起重机项目。2002年初,我国第一台全路面起重机——QAY25全地面起重机在徐工重型试制成功。为此徐重攻克了悬挂技术、控制技术、车架结构等60多项关键技术,荣获2004年度中国机械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徐重推出50吨、130吨、160吨和200吨级系列全路面起重机,为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基础。2005年徐重投资1200万,建立了客户管理系统,在全国建立七个备件中心,完善售后服务体系。2006年徐重推出240吨、300吨全路面起重机。2007年,徐重起重机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在激烈的市场搏杀中,占据全球市场30%的份额,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起重机制造商。2008年徐重推出了500吨级全路面起重机;并投资5亿元,建设占地27万平米的二号制造基地,主要生产大吨位全路面起重机。2009年徐重销售汽车起重机近1.6万辆,销售额207亿元,占据中国市场57.4%的份额。2010年徐重增势不减,新研制的800吨、1200吨全地面起重机下线,随即被客户买走。预计徐重全年销售额将突破250亿元。   目前,徐重起重机已经覆盖了汽车起重机、全路面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等近40个型谱系列,并且开始向举高消防车、混凝土泵车等领域延伸。回顾近10年历程,徐重经历了从破产边缘到行业顶峰的生死转折,这是徐工的传奇,也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一个缩影。10年间,大量老牌企业分崩离析,一批新生力量拔地而起。徐工、中联重科、三一、柳工等企业在竞争与合作中,推动中国工程机械大步迈向世界市场。   预计到2015年,中国工程机械市场的规模,将从2009年的3100亿元跃升至9000亿元,成为世界最大的工程机械生产国和消费国。徐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将有机会成为年销售额过千亿元的工程机械巨头。柳工、厦工、龙工等11家大型企业,到2015年销售额预计将达到6000亿元,占行业规模的比重达到60%以上。   这是根据古罗马工程师Vitruvius的描述绘制的滑轮组起重机,用了两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有古籍宣称这种起重机是公元前3世纪由阿基米德发明的。   轮式起重机的发展历史   人类使用起重机械已有数千年历史,古埃及和罗马帝国用原始的起重机,建起了庞大的城垣。但那时的起重机多为固定式的木头支架。进入工业时代后,可移动的机械式起重机应运而生。经过上百年的发展,移动式起重机已经派生出汽车起重机、履带式起重机、全地面起重机等庞大的分支。   汽车式起重机(Truck Crane)在二十世纪初发源于欧洲。其采用载重卡车底盘,搭载桁架臂或箱型液压伸缩臂,能在普通道路上行驶和作业;具有结构紧凑、快速转移、受场地限制较小、价格低廉等特点。全路面起重机(All Terrain Crane)于上世纪60年代发源于欧洲。其采用专门设计的多轴全轮驱动底盘,油气悬挂、液压减震,可实现全轮转向、全桥驱动;搭载桁架臂或箱型液压伸缩臂。两者相比,全路面起重机具有更高的场地适应性,起重能力更强,技术含量更高,当然造价也成倍提高。   1890年,英国COLES公司研制出以铁路板车为底盘,用垂直式蒸汽锅炉为动力的起重机,有数吨的起重能力,可依靠轨道行驶。这是19世纪末期,移动式起重机的典型结构。COLES公司曾经是欧洲最大的起重机公司,1879年创立于伦敦,创始人为Henry James Coles(1847-1905)。亨利13岁进入S.Worssam机械厂工作,32岁时创立了自己的公司,以制造2-10吨回转式蒸汽起重机为主要业务。1905年亨利去世,他的长子接管了公司。1918年,COLES公司用Tilling-Stevens汽车底盘,制造出第一台用电动机驱动的汽车起重机。从目前的资料看,这应该是世界最早的汽车起重机之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汽车产量迅速增长,汽车式底盘逐渐应用于各类工程机械。欧洲和美国相继出现了一批制造汽车起重机的厂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军工需求进一步刺激了汽车起重机的发展。如COLES公司根据英国皇家空军的需求,研制了采用6x4越野底盘的6吨军用起重机。   1945年二战结束,战后重建工程使汽车起重机和履带式桁架臂起重机,取代了战前的缆索式起重机。此时的起重机,传动装置仍以机械传动为主,部分采用液压助力装置;结构部分已由铆接变为焊接,并开始使用高强度钢材。桁架式臂架开始采用合金钢管、型钢焊接而成。此外制定了钢丝绳的技术标准,实现规格化批量生产。种种变化使得汽车起重机的性能和可靠性显著改善。   二战后由于欧洲受到战争重创,美国占据了世界起重机市场的主导地位,主要厂商有哈尼施菲格(P&H)、劳伦(Lorain)、马尼托瓦克(Manitowoc)、林克贝尔(Link Belt)、科林(Koehring)、比塞洛斯(Bucyrus-Erie)、格鲁夫(GROVE)等。进入60年代,美国在移动式起重机市场已经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欧洲也不甘落后,1963年,英国COLES公司推出100吨级汽车起重机,为当时世界之最。1971年,COLES推出的Colossus L6000型汽车起重机,最大起重能力达到250吨。该机只生产了1台,采用6轴底盘,桁架臂长66米,可竖立起来做塔机使用。1973年COLES推出使用箱型伸缩臂的LH1000型汽车起重机。此后COLES公司因经营不善于1980年宣告破产,1984年被美国格鲁夫(GROVE)兼并。   格鲁夫(GROVE)曾经是世界最大的全地面起重机制造商,1947年创建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Shady Grove。1965年格鲁夫生产了首台箱型伸缩臂起重机并出口德国。1968年格鲁夫推出全球第一台具备回转结构的全地面起重机。1970年推出使用箱型伸缩臂的全地面起重机。1995年格鲁夫收购了德国克虏伯起重机业务。2002年格鲁夫又被美国马尼托瓦克集团收购。同年推出的GMK 7450/7550是格鲁夫全地面起重机家族中的顶级机型,最大起重能力为450吨(550美吨,美国型号为GMK7550,出口型号为GMK7450),采用7轴底盘,主臂可延伸至60米,加上副臂可达130米。   欧洲著名厂商   上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起重机市场发生了急剧变化。美国醉心于电子信息产业,重工业生产规模不断缩小转移。在起重机的开发上失去了活力。欧洲经济一度陷入低迷,但在工业制造领域仍有长足发展。以德国企业为中心,不断突破特大吨位起重机的世界纪录。日本起重机产业曾高速增长,占据了中小吨位起重机市场,但在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后一蹶不振。   欧洲的移动起重机制造商除了英国COLES外,还有德国哥特瓦尔德(Gottwald)、利勃海尔(Liebherr)、克虏伯(KRUUP)、法恩(FAUN)、法国PPM、西班牙LUNA等。   1906年成立的德国哥特瓦尔德(GOTTWALD)公司,位于杜塞尔多夫,原名为“MUKAG”(Maschinen und Kranbau Aktien Gesellschaft),以生产蒸汽式起重机、挖掘机、打桩机为主。1926年,银行家利奥·歌特瓦尔德(Leo Gottwald)接管了MUKAG公司。1936年正式改名为Leo Gottwald KG。哥特瓦尔德公司在二战中劫后余生,1950年推出了MK-1型轮式起重机。1956年推出世界第一台移动式港口起重机,使用的是轮式卡车底盘。   1959年哥特瓦尔德开始生产汽车起重机,此后以生产大吨位汽车起重机闻名于世。旗下的AK系列桁架臂汽车起重机,从1978年开始生产,主要包括AK150、210、300、350、400、450、680、850、912、1200等型号。AK210起重量210吨,采用7轴底盘。AK300为瑞士Toggenburger公司制造,只生产了一台,采用9轴底盘。这台车后来升级为400吨级,转卖到了香港。AK350采用8轴底盘,只生产了一台,交给日本的山九株式会社,现在在台湾的台塑重工服役。AK450、AK680、AK850型都只制造了两台,其中AK850为10轴底盘,起重量850吨。因这部车超过德国道路所规定的轴重限制,所以每次转场运输前,必须先将卷扬机及线轴拆除。AK912从1985年开始制造,在配备超起和特定的臂长之后,以1200吨的起吊能力创下轮式起重机的世界之最,此车只生产了3台。AK912采用10轴底盘,分为前6后4,前7后3两种。由于车身过于庞大,超过了德国道路运输极限,所以使用成本极高。1988年,在GOTTWALD被曼内斯曼德马格公司收购后,AK912 GT型汽车桁架臂起重机,成为一代绝响之作。   哥特瓦尔德生产的箱型伸缩臂起重机以AMK系列命名,包括AMK45、AMK75、AMK85、AMK125、AMK200、AMK210、AMK306、AMK400、AMK500、AMK600、AMK1000等众多型号。AMK为200吨级起重机,采用6轴底盘,后升级为8轴,共制造了7辆。AMK210共制造了13辆。AMK400共制造了4台。AMK500由第一台AKM400-93升级改造而成,仅此一辆。AMK600为9轴底盘,最大起重量时的工作半径为2.7米。1985年为Riga Mainz公司制造的AMK1000-103,全世界仅有一台,10轴底盘,最大起重量为1000吨,满负荷时工作半径为4米。在2007年德国利勃海尔推出LTM11200-9.1型1200吨全路面起重机之前,该机保持世界最大吨位箱型伸缩臂汽车起重机世界记录达22年之久。该车几经转卖,落到了台湾人手里。第三手为台湾龙虎起重公司,第四手为台湾权顺重机。   哥特瓦尔德原本是一个家族企业,到上世纪80年代,利奥·歌特瓦尔德(Leo Gottwald)已经年届九旬,需要退休,但是他的子女们只钟情于家族的金融生意。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老哥特瓦尔德决定将公司出售。其中液压起重机部门于1985年出售给了克虏伯,桁架式起重机、铁路起重机业务出售给了曼内斯曼德马格公司。   德国利勃海尔集团,于1949年由汉斯·利勃海尔创立于德国南部小镇基希多夫(Kirchdorf)。该公司位于德国爱茵根(Ehingen)的工厂,能够为用户提供350-1200吨的全路面起重机。利勃海尔的汽车起重机,包括桁架臂的LG系列,和箱型伸缩臂的LTM系列。在2007年慕尼黑宝马展上,利勃海尔推出了世界最大的LTM11200-9.1全路面起重机。该机采用9轴底盘,七节伸缩臂长达100米,通过使用变幅副臂可延长到126米,起吊高度达到170米。可用于安装大型风力发电机。LTM 11200行驶时重108吨,携带全部支腿和整个转台,吊臂由另外一台车辆运输。

5,挖掘机挖斗不动是怎么为是

铲斗不动作,可能的原因主要有:1、铲斗手柄(先导阀)故障,一侧无二次输出压力或一侧先导管路折弯堵塞;2、铲斗主阀芯故障,卡滞不换向;3、铲斗油缸严重内泄;4、铲斗过载补油阀故障卸压。根据实机经验,前两者的概率较大,建议找个挖掘机修理师傅给看看。
倒斗的
看一下铲斗动作对应的压力传感器是否正常
不懂lz有关动臂方面的知识是什么意思?如果真要把动臂方方面面都弄懂弄全,估计基本就是一个结构设计工程师了。我工作和挖掘机相关,就了解的方面给你说一点吧。今晚有空,也无聊呵呵,就慢慢给你手打吧,望对你多少有点帮助。1.“挖掘机有关动臂方面的知识。”如果是动臂的组成,那就多了,动臂是个机械六杆机构,最外面是挖斗,然后是小臂,再是大臂,动力源是大臂油缸,小臂油缸和铲斗油缸。我以230以上的大挖为例,大臂由大臂尾座由销轴连接在平台主体座的大臂支座上,大臂油缸由两个下销轴绞支连接在平台前的两个支座上,上绞支连接大臂两侧的两个销轴,用它实现大臂抬升和下降;小臂尾座由销轴和大臂前座连接,小臂油缸后端由销轴连接在大臂的外弯处,前端连接在小臂尾座下端的另一个绞支上,挖斗和连杆什么的我就不说下去了(免得太多),具体你可以找个图片就清楚的看到。动臂方面的知识?这个知识太多了,涉及到材料,总体设计,钢结构加工和制造工艺,力学分析,应力分析,载荷计算和仿真...真是太多太多了,每一个都博大精深,写个十来本书都不为过,就我现在的资质,估计只能十年之后再来回答你这个问题了呵呵。2.“动臂材质问题?”这个问题相对来说简单一点,也容易说的清楚,就分为几个方面说吧。首先是大小臂本身的材料,这个材料并不特殊,国内的大小臂材料用的都是基本的机械结构钢(q345a,老叫法是16mn/a4,是低合金优质钢轧板),用各种厚度的轧板焊制的中间有加强肋板的箱体结构(基本都是厚板,多厚看机型而定,从20mm到40mm不等),这个箱体制作工艺不算很难。开始是厚板数控切割,大臂上下板经过折弯机折弯成拱形形状,然后和两侧板一起送画线区,经过机械铣出焊接坡口(v型30°),再由工人用手工打磨机打磨平整。然后这四块平整后的坡口板被送到点焊区,组合在一起,用夹具固定在焊接台上,然后用手工混合气焊(二氧化碳+氩气的焊接保护气)进行点焊固定,点焊的时候把同时会把焊接加强筋(钢筋或者棒料)焊在要加强或者容易焊接热变形的部位。点焊完成后,已经组合成型的大小臂被送到手工焊区,由工人把内加强板和管夹,前后绞支支座焊接上去(这些东西不方便用数控焊接)。焊接完后送检验区,对焊缝进行检查和超声波探伤,确定焊缝合格无裂纹后(有缺陷的要补焊),把已成型的大小臂送到数控焊接区,数控焊机将已经点焊固定但是没焊合的接缝焊合。焊接完成后再进行探伤检验,检验合格后大小臂就算真正成型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焊接对于挖掘机结构来说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其结构品质,焊接质量一定要保证(焊缝强度要比母材略高,焊缝等级不少于2级,焊缝均匀饱满,焊后不变形,不漏焊),这个材料还是次之的,主要看焊接。然后这个“裸”的大小臂被送到抛丸区,吊挂到抛丸室里面去抛丸,以消除焊接内应力和去除钢板表面的起皮(氧化皮),抛丸结束后拉出来的大小臂变得白而光亮。直接被吊运到腻子区(放久了起皮又出来了),由工人手工均匀的抹上一层腻子粉(喷涂前准备,填补缺陷,便于面漆附着)。抹过腻子后,大小臂被吊进喷漆房,喷涂上面漆(混合塑胶漆),然后被拉进烤漆房里面去,用200度左右的热风烘烤,让面漆固结。烤好后大小臂就做成了。至于挖斗,其实也是q345a的钢材焊制的,经过焊板局部加强,铆接入高锰耐磨钢斗齿,这个可以向专门的机械厂定做,技术含量也不高,可外购可自制,连杆和绞支座(大小臂头)的材质也是一样。值得一提的是销轴轴承(衬套)和销轴绞支,这个就属于外购件了,对加工精度,热处理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是铸铁合金或者45钢碳氮渗后热处理而成,尺寸精度要高(有些销轴要冷装,对精度要求更高),耐磨性要好。3.“挖掘机安装顺序”呵呵,这个简单了,没什么难度。挖掘机产线有部装区和总装线,顾名思义,部装就是把小件合成大件,总装就是把大件合成机子。产线两侧是部装区,中间是总线,部装都是为总线支持的,受总线需求拉动。产线的起始,叉车会把焊接好的喷漆实效过的底盘(大挖是平台,因为底盘太高,两个一合拢后不方便工人上下安装平台)放在产线起始的部装区上。我就以中小挖为例吧,比较常规一些。然后工人会用底盘翻转机把底盘翻起来,装上承重轮,拖带轮,导向轮和主动轮,并在主动轮上安装行走液压马达,在导向轮上安装减震器(紧带器)。轮子都装好后,底盘被吊到产线上,挂上两条行走履带(履带是外购件,轮子和马达也是,这个我后面集中一起说吧)。履带装好后,产线移动一格,下一格工人给底盘安装中央回转支承(一般是好几台机子一起装完,一起移动)。然后产线再移动一格,这一格的工人给行走马达接上液压管,并在回转支承中心安装中央回转接头。底盘就装好了,然后产线再移动一格,这一格的工人把平台和吊过来和底盘接合。然后产线移到下一格,这一格的工作比较多(事实上这一格比较长),这一格旁边的工人要把多路阀组件,脚踏板组件(带有手先导阀,脚先导阀,电磁阀等组件),油滤器安全阀蓄能器组件,分流集流块组件,转阀组件,回转马达组件,电控单元等都要部装好,先吊装挖机的心脏---多路阀,然后把其他阀,脚踏板组件,电控ecu板,依次装到它们的设备安装座上,最后接上液压管和线,这一格的工作量比较大。然后带有一堆管和管接头的挖机底盘和平台(活的像个科幻中的高科技)移到产线的下一格,这一格,挖机被吊装动力组件(发动机和液压泵),燃油箱,液压油箱,该接上的管线接上。然后推向下一格,在这一格吊装大臂,小臂,大小臂油缸和挖斗油缸(大小臂要在部装区布好管),并接好全部剩下没接的液压管,后吊装后平衡重。然后移到下一格,吊装驾驶室,安装空调组件。然后移到产线的最后一格,在这一格,加好燃油和液压油,然后测试工人启动引擎,对引擎工作状况和电控系统状况进行检测评估,合格后进行模拟挖掘(此时还没有挖斗,就凭空做几个动作),没问题后吊装挖斗。然后,挖机就可以开出产线了。开到装潢车间,工人往挖机驾驶室里面安装驾驶员座椅,液晶显示器,并对一些设备进行防尘覆盖,贴上提示标识,刷上型号,品牌商标,安全注意标识。然后挖机就可以开往仓存区检验后停放,等待客户提货了。这是挖机的总装过程,其实在机械厂的金工车间,都有专门的底盘加工制造线,大小臂加工制造线,抛丸线,喷涂线。加上总装线旁边大大小小的部装区,每个区的工作量都是挺大的。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底盘,平台,大小臂自己切割,焊接,喷涂;发动机,外购,高端的基本是进口康明斯,五十铃,洋马,三菱,小松,沃尔沃等;液压泵,外购,基本就是日本kyb,东芝,川崎系列;回转和行走马达,外购,kyb,东芝,川崎,力士乐;多路阀,外购,基本是东芝,力士乐,韩国nov,赫斯可等;各种先导阀和电磁阀,外购,力士乐,韩国nov等;液压缸,外购,日本东洋,上海立新等油滤器等东西就国内选一家买了;液压管,外购,台湾北机,意大利atos等;密封圈和组合垫片就不用说的,也进口的也有国产的;其他的轮子,斗等技术含量并不高,批量定做就可以了,斗找个牛点的焊工自己做都可以。电控系统,外购,西门子,博世,三菱电机..杂一起。挖掘机和轿车一样,是典型的产业链行业,自制件不多(25%-30%吧),其他的靠产业链增值为主。至于品质,看成本,定位,设计水平和配置水平,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程度。国内的挖机相比于国外,虽然主要件还是国外的,但是水准还是差的太多,毕竟是抄袭和转化为主,自主研发底子薄,定位低(定位高了谁还买?差不多价格的话肯定买国外去了)。望能略微帮得上你,以后有需要的,尽量解答,也希望能相互学习和交流。谢谢...

6,挖掘机平整土地技术

平整地面是挖掘机工作中最基本的一项作业!也是最能看出操作水平的作业之一! 反铲挖掘机平整地面主要以 收 土,这个动作为主。这是一个需要大小臂及铲斗共同完成的复合动作。如图1 其特点就是以小臂垂直为界,收小臂时从1到2需要升大臂,从2到3需要降大臂。目的是为了铲斗能平顺的往回收。大臂升降的幅度由小臂往回的位置决定!这个动作需要长时间的练习。 日常的整平作业中,其实很少用到2到3这一段。只从1到2甚至更短,就停止升大臂就可以,铲斗中的土就可以顺势抛出。这些只是操作的方法。 整平的关键在于“看”。没经验的驾驶员,经常是看不到自己已经挖高或挖低了。他们坐在驾驶室里,自己觉得已经很平整了,其实却很糟糕!所以我建议,如果没什么把握,就多走下挖掘机来看看!多换几个角度就能看得很清楚。 还有就是找几个参照点,按照整平的要求,由点扩展到面。 多练习,经验累积多了,自然会得心应手!推荐你去夏日沐尘整平协会学习一下!网络授课一对一
我叫你几点基本的技巧有助于你更好的找平,第一;挖机停平,尽可能的调整好前后的高低,稳,不可晃动。这样有助于你视线平视第二;阶段化找平,从左到右,或者从右到左。阶段性的一斗一斗的来,保证每一斗都要平整。这一段找好后退到下一阶段,不要退的太远,也不要退的太近,保证在中臂垂直靠前两三米的样子即可。第三;动作柔和,具体怎么柔和我不做解释,多练。第四;心态,心态要平,这一点很重要,有些新手三次五次搞不平就开始心浮气躁,然而越是着急越是做不好,况且有些工地的施工员也毫不客气,这样更能刺激新手。切记心态平衡。
夏日沐尘的不错,当初我从学校里面出来的时候,一点工作经验都没有,除了一本没有用的证件!几经周折 技术还是上不去,多亏了夏日沐尘,我才能在站住脚跟!
这个问题很复杂!我心里知道,但是不知道怎么表达!提醒你一点就是 心态!心态一定要放稳,放平!这是夏日沐尘挖掘机整平协会教我的!
不懂lz有关动臂方面的知识是什么意思?如果真要把动臂方方面面都弄懂弄全,估计基本就是一个结构设计工程师了。我工作和挖掘机相关,就了解的方面给你说一点吧。今晚有空,也无聊呵呵,就慢慢给你手打吧,望对你多少有点帮助。1.“挖掘机有关动臂方面的知识。”如果是动臂的组成,那就多了,动臂是个机械六杆机构,最外面是挖斗,然后是小臂,再是大臂,动力源是大臂油缸,小臂油缸和铲斗油缸。我以230以上的大挖为例,大臂由大臂尾座由销轴连接在平台主体座的大臂支座上,大臂油缸由两个下销轴绞支连接在平台前的两个支座上,上绞支连接大臂两侧的两个销轴,用它实现大臂抬升和下降;小臂尾座由销轴和大臂前座连接,小臂油缸后端由销轴连接在大臂的外弯处,前端连接在小臂尾座下端的另一个绞支上,挖斗和连杆什么的我就不说下去了(免得太多),具体你可以找个图片就清楚的看到。动臂方面的知识?这个知识太多了,涉及到材料,总体设计,钢结构加工和制造工艺,力学分析,应力分析,载荷计算和仿真...真是太多太多了,每一个都博大精深,写个十来本书都不为过,就我现在的资质,估计只能十年之后再来回答你这个问题了呵呵。2.“动臂材质问题?”这个问题相对来说简单一点,也容易说的清楚,就分为几个方面说吧。首先是大小臂本身的材料,这个材料并不特殊,国内的大小臂材料用的都是基本的机械结构钢(q345a,老叫法是16mn/a4,是低合金优质钢轧板),用各种厚度的轧板焊制的中间有加强肋板的箱体结构(基本都是厚板,多厚看机型而定,从20mm到40mm不等),这个箱体制作工艺不算很难。开始是厚板数控切割,大臂上下板经过折弯机折弯成拱形形状,然后和两侧板一起送画线区,经过机械铣出焊接坡口(v型30°),再由工人用手工打磨机打磨平整。然后这四块平整后的坡口板被送到点焊区,组合在一起,用夹具固定在焊接台上,然后用手工混合气焊(二氧化碳+氩气的焊接保护气)进行点焊固定,点焊的时候把同时会把焊接加强筋(钢筋或者棒料)焊在要加强或者容易焊接热变形的部位。点焊完成后,已经组合成型的大小臂被送到手工焊区,由工人把内加强板和管夹,前后绞支支座焊接上去(这些东西不方便用数控焊接)。焊接完后送检验区,对焊缝进行检查和超声波探伤,确定焊缝合格无裂纹后(有缺陷的要补焊),把已成型的大小臂送到数控焊接区,数控焊机将已经点焊固定但是没焊合的接缝焊合。焊接完成后再进行探伤检验,检验合格后大小臂就算真正成型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焊接对于挖掘机结构来说是很重要的,直接影响到其结构品质,焊接质量一定要保证(焊缝强度要比母材略高,焊缝等级不少于2级,焊缝均匀饱满,焊后不变形,不漏焊),这个材料还是次之的,主要看焊接。然后这个“裸”的大小臂被送到抛丸区,吊挂到抛丸室里面去抛丸,以消除焊接内应力和去除钢板表面的起皮(氧化皮),抛丸结束后拉出来的大小臂变得白而光亮。直接被吊运到腻子区(放久了起皮又出来了),由工人手工均匀的抹上一层腻子粉(喷涂前准备,填补缺陷,便于面漆附着)。抹过腻子后,大小臂被吊进喷漆房,喷涂上面漆(混合塑胶漆),然后被拉进烤漆房里面去,用200度左右的热风烘烤,让面漆固结。烤好后大小臂就做成了。至于挖斗,其实也是q345a的钢材焊制的,经过焊板局部加强,铆接入高锰耐磨钢斗齿,这个可以向专门的机械厂定做,技术含量也不高,可外购可自制,连杆和绞支座(大小臂头)的材质也是一样。值得一提的是销轴轴承(衬套)和销轴绞支,这个就属于外购件了,对加工精度,热处理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是铸铁合金或者45钢碳氮渗后热处理而成,尺寸精度要高(有些销轴要冷装,对精度要求更高),耐磨性要好。3.“挖掘机安装顺序”呵呵,这个简单了,没什么难度。挖掘机产线有部装区和总装线,顾名思义,部装就是把小件合成大件,总装就是把大件合成机子。产线两侧是部装区,中间是总线,部装都是为总线支持的,受总线需求拉动。产线的起始,叉车会把焊接好的喷漆实效过的底盘(大挖是平台,因为底盘太高,两个一合拢后不方便工人上下安装平台)放在产线起始的部装区上。我就以中小挖为例吧,比较常规一些。然后工人会用底盘翻转机把底盘翻起来,装上承重轮,拖带轮,导向轮和主动轮,并在主动轮上安装行走液压马达,在导向轮上安装减震器(紧带器)。轮子都装好后,底盘被吊到产线上,挂上两条行走履带(履带是外购件,轮子和马达也是,这个我后面集中一起说吧)。履带装好后,产线移动一格,下一格工人给底盘安装中央回转支承(一般是好几台机子一起装完,一起移动)。然后产线再移动一格,这一格的工人给行走马达接上液压管,并在回转支承中心安装中央回转接头。底盘就装好了,然后产线再移动一格,这一格的工人把平台和吊过来和底盘接合。然后产线移到下一格,这一格的工作比较多(事实上这一格比较长),这一格旁边的工人要把多路阀组件,脚踏板组件(带有手先导阀,脚先导阀,电磁阀等组件),油滤器安全阀蓄能器组件,分流集流块组件,转阀组件,回转马达组件,电控单元等都要部装好,先吊装挖机的心脏---多路阀,然后把其他阀,脚踏板组件,电控ecu板,依次装到它们的设备安装座上,最后接上液压管和线,这一格的工作量比较大。然后带有一堆管和管接头的挖机底盘和平台(活的像个科幻中的高科技)移到产线的下一格,这一格,挖机被吊装动力组件(发动机和液压泵),燃油箱,液压油箱,该接上的管线接上。然后推向下一格,在这一格吊装大臂,小臂,大小臂油缸和挖斗油缸(大小臂要在部装区布好管),并接好全部剩下没接的液压管,后吊装后平衡重。然后移到下一格,吊装驾驶室,安装空调组件。然后移到产线的最后一格,在这一格,加好燃油和液压油,然后测试工人启动引擎,对引擎工作状况和电控系统状况进行检测评估,合格后进行模拟挖掘(此时还没有挖斗,就凭空做几个动作),没问题后吊装挖斗。然后,挖机就可以开出产线了。开到装潢车间,工人往挖机驾驶室里面安装驾驶员座椅,液晶显示器,并对一些设备进行防尘覆盖,贴上提示标识,刷上型号,品牌商标,安全注意标识。然后挖机就可以开往仓存区检验后停放,等待客户提货了。这是挖机的总装过程,其实在机械厂的金工车间,都有专门的底盘加工制造线,大小臂加工制造线,抛丸线,喷涂线。加上总装线旁边大大小小的部装区,每个区的工作量都是挺大的。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究竟做了些什么。底盘,平台,大小臂自己切割,焊接,喷涂;发动机,外购,高端的基本是进口康明斯,五十铃,洋马,三菱,小松,沃尔沃等;液压泵,外购,基本就是日本kyb,东芝,川崎系列;回转和行走马达,外购,kyb,东芝,川崎,力士乐;多路阀,外购,基本是东芝,力士乐,韩国nov,赫斯可等;各种先导阀和电磁阀,外购,力士乐,韩国nov等;液压缸,外购,日本东洋,上海立新等油滤器等东西就国内选一家买了;液压管,外购,台湾北机,意大利atos等;密封圈和组合垫片就不用说的,也进口的也有国产的;其他的轮子,斗等技术含量并不高,批量定做就可以了,斗找个牛点的焊工自己做都可以。电控系统,外购,西门子,博世,三菱电机..杂一起。挖掘机和轿车一样,是典型的产业链行业,自制件不多(25%-30%吧),其他的靠产业链增值为主。至于品质,看成本,定位,设计水平和配置水平,企业管理和质量控制程度。国内的挖机相比于国外,虽然主要件还是国外的,但是水准还是差的太多,毕竟是抄袭和转化为主,自主研发底子薄,定位低(定位高了谁还买?差不多价格的话肯定买国外去了)。打了那么多,头都有点晕呵呵..思维乱了就说不清楚了,望能略微帮得上你,以后有需要的,尽量解答,也希望能相互学习和交流。谢谢...
利用斗与中臂和大臂操作均匀稳当

文章TAG:台湾  装载机  定制  公司  台湾装载机定制公司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