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类大型游乐设施有哪些,有哪些好玩的陀螺玩法呢想尝试一些新的
来源:整理 编辑:设备回收 2023-10-29 10:09:58
本文目录一览
1,有哪些好玩的陀螺玩法呢想尝试一些新的
奥飞最近推出的圆磁攀爬陀尖玩法和跳跳玩法都很好玩~而且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互动~好玩又有爱,不能更赞!
2,有什么类似指尖陀螺在手里玩的玩具吗
首先说说现在市面上比较多的铝合金指尖陀螺,铝合金指尖陀螺造价比塑料的高,重量和ABS的差不多,性价比不如塑料的好。锌合金指尖陀螺由于是工业锌,长期接触对人体有害,锌合金硬度比铝合金高,容易摔碎。你好!搜一下:有什么高中生玩的指尖玩具吗?(沙漏,指尖陀螺之类的!)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3,游乐设备的种类有哪些
游乐设备包括观览车类,滑行车类,架空游览类,陀螺类,飞行塔类,转马类,自控飞机类,水上游乐设施类,赛车类,小火车类,碰碰车类,电池车类,观光车类等这几大类。需要检测的,这样才能保证游客们的安全。游乐设备大致分为室内游乐设备和室外游乐设备两大类。如果按照场地使用分类的话,大致分为儿童游乐设备,小型游乐设备,大型游乐设备,公园游乐设备,游乐场设备等等。
4,儿童乐园设备设施有哪些分类
一.转马类设备 结构运动特点:座舱安装在回转盘或支撑臂上,绕垂直轴或倾斜轴回转,或绕垂直轴转动的同时有小幅摆动。 绕垂直轴转动的同时有小幅摆动的游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61326235乐设施:宇航车、大青虫、大苹果机等。 二.滑行车类设备 结构运动特点:车辆本身无动力,由提升装置提升到一定高度后,靠惯性沿轨道运行;或车辆本身有动力,在起伏较大的轨道上运行。 如:过山车、疯狂老鼠、滑行龙、激流勇进、弯月飞车、矿山车等。 三.陀螺类设备 结构运动特点:座舱绕可变倾角的轴做回转运动,主轴大都安装在可升降的大臂上。 如:陀螺、双人飞天、勇敢者转盘、飞身靠臂、橄榄球等。 四.飞行塔类设备 结构运动特点:悬挂式吊舱且边升降边做回转运动,吊舱用挠性件吊挂。 如:飞行塔、空中转椅、小灵通、观览塔、滑翔飞翼、青蛙跳、探空飞梭等。 五.赛车类设备 结构运动特点:沿地面指定线路运行。 如:赛车、小跑车、高速赛车。 六.自控飞机类设备 结构运动特点:乘人部分绕中心轴转动并做升降运动,乘人部分大都安装在回转臂上。 如:自控飞机、自控飞碟、金鱼戏水、章鱼、海陆空、波浪秋千。 有升降及摆动多维运动的游艺机,如:时空穿梭机、动感电影平台。 七.观览车类设备 结构运动特点:乘人部分绕水平轴转动或摆动。 如:观览车、大风车、太空船、海盗船、飞毯、流星锤、儿童游乐设备 设备特点 结构运动特点:综合上述包含非极限性游乐设备改良,多以旋转,滚动,气垫等形式出现。因为为了0-6岁儿童安全考虑,体积相对较小并设在室内,而且通过一些创意游戏以及巧妙运用声、光、气、水、色彩组合达到娱乐早教锻炼孩子的目的。
5,陀螺都有哪几种
陀 螺
陀螺,也称陀罗,是普及性的儿童玩具。其基本型制是用木头削成一个面平底尖的圆椎体,考究些的还在尖脚部安一粒钢珠。常见的玩法是先用一根小鞭子的鞭梢稍稍缠住它的腰部,再用力一拉,使之旋转起来,然后用鞭子不断抽打,令其旋转不停。所以人们每将这种游戏称为抽陀螺或鞭陀螺,在南北城乡顽童们的嘴里,则还有“抽贱骨头”、“打懒婆娘”、“耍冰猴儿”等带有恶谑意味的俗称。
与陀螺外号花样百出的现象相映成趣,关于这种游戏发明的时间与演变的过程,也有多种说法。
有人推测陀螺的发明与发展,经历过手旋陀螺、鞭旋陀螺和鸣声陀螺(即“空钟”)三个阶段。手旋陀螺就是一个圆片,中央贯轴,然后以手旋轴,使圆片自转,也就是宋周密《武林旧事》所载的“千千车、轮盘”等“儿戏之物”。据杭世骏《道古堂集》介绍,这种手旋陀螺在明代成为宫人喜爱的游戏,称为“妆域”。除制作更加考究外,还有了新的玩法:当它转速减缓而有停转或歪倒之虞时,允许用衣袖拂拭,即借助外力补救。谁转的时间长久谁赢,游戏规则是不许转出事先划定的界限。这个“袖拂”动作,后来蜕变成一根小绳鞭。成书于晚明的《帝京景物略》曾记载当时流行北京的童谣:“杨柳儿活,抽陀螺”,并介绍了具体玩法,同现代的鞭旋陀螺完全一样。据此推断,手旋陀螺产生于宋代,经过明代袖拂“妆域”的过渡,最终发展为鞭旋陀螺,其具体时间约在明代中期或稍后。
又有人举出唐代文学家元结所著《恶圆》:“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使为之聚孩孺,助婴儿之乐……”这个“圆转之器”能产生“聚孩孺”的效用,足见玩起来的吸引力之强,估计就是手旋陀螺之类。这样,手旋陀螺的产生时间又可往前推数百年。
还有人指出:“陀罗至迟在宋代已十分流行,宋人留下的绘画作品中已能见到陀罗和小鞭子,证明了那时陀罗与现在的形制已基本相同”(王连海《中国民间玩具简史》,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7)。遗憾的是论者未就所据绘画作品提出具体的说明。
另外,也有人认为陀螺的发明与发展历程应是先有鞭旋陀螺,然后再有手旋陀螺与鸣声陀螺,而鞭旋陀螺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依据是李济、袁敦礼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一份题为《西阴村史前的遗存》考古报告。该报告称,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期文化遗址中,有一个陶制小陀螺出土。这个“陶制小陀螺”的形制及其用途,究竟能否套用玩具游戏概念,因实物湮失,似难以查考。如果此说落实,则陀螺的产生时间,起码又可以前推四千年以上。至于手旋陀螺,论者以为是在原始社会的鞭旋陀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最初的制作方法是选择一个份量较重的方孔钱,在钱孔中固定一根长约一分左右的竹柄。我国文献上虽没有记载这种游戏,但这种游戏必是出现在钱币产生以后,那是毫无疑问的。最后发明的是鸣声陀螺,但时间至晚不过五代。这一点有日本史料为证:《日本的游戏》作者考出,“念独乐”是“从中国通过朝鲜渡来”日本的。所谓“念独乐”,是鸣声陀螺,“念”指鸣声,“独乐”和“陀螺”的字音相近;而据《倭名类聚抄》称,它的最初译名叫“辨色立成”。该书出版于日本承平年间(931—938),由此推定,我国外传到朝鲜、日本去的鸣声陀螺,当在公元931年(后唐明宗长兴二年)以前。总之,这些资料可补我国宋以前文献的失载(棣华《我国外传朝、日的陀螺游戏》,《中国体育史参考资料》第六辑,1958)。
以上罗列了专家学者们对陀螺游戏发明的时间与演变过程的各种说法。究竟哪一种说法比较准确,请读者自行评判。
文章TAG:
陀螺 大型 大型游乐设施 游乐设施 陀螺类大型游乐设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