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中国特种设备主要出口哪些国家

不发达国家相对多一点,东南亚,非洲,南美,中亚,俄罗斯还可以

中国特种设备主要出口哪些国家

2,装载机详细资料大全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工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置还可进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装卸作业。 在道路、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装载机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与装料等作业。此外还可进行推运土壤、刮平地面和牵引其他机械等作业。由于装载机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此它成为工程建设中土石方施工的主要机种之一。 基本介绍 中文名 :装载机 外文名 :loader 发明日期 :1929年 动力 :发动机 适用范围 :工程施工 主要作用 :装卸 俗称 :铲车 所属行业 :工程机械 发展历程,主要部件,工作装置,发展趋势,分类,用途,选用原则,销量需求,日常保养,磨合期,使用与维护,操作规程, 发展历程 中国装载机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尤其值得称道、令国人自豪的是装载机产年产销已超过16万台,在如今国际品牌林立的中国市场,国产品牌装载机仍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1978年中国装载机年产量仅为1315台,而且累计产量才9454台,2007年销量就突破了16万台,仅出口量就超过万台,比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累积总产量还多;同样,中国推土机在1978年的年产量仅为1909台,累计产量为11923台。当时进口数量较大,到1980年累积进口达到3333台,特别是在80年代末,进口量占到市场近30%。2007年推土机的销量超过7390台,不仅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还大量出口,仅2007年出口就达2065台,超过1978年全国推土机总产量。 行业发展 中国装载机行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来年的超高速发展,产品技术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已越来越小。2011年,我国装载机行业累计销售装载机192100台,同比增长14.81%。其中,国内市场销售装载机173271台,同比增长10.80%;累计出口装载机18829台,同比增长72.25%,出口增幅远高于国内销量增幅。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装载机需求较大,其中华东地区装载机的销量占全国销量的21.7%,华北地区为19.0%;分产品来看,2011年前三季度5T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最大,为66.78%,份额较2010年下降2.88个百分点,其次是3T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22.57%,份额较2010年上升2个百分点。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增长率将在20%左右,国家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海洋建设工程、铁路、公路、城镇公共运输和基础设施、电力、输气工程、输电工程建设。预计到2015年,我国装载机行业销售量将达到30万台,其中出口将达到4万台,我国装载机行业前景看好。中国现代轮式装载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Z435型。该机为整体机架、后桥转向。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吸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轮式装载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成功了功率为162KW的铲接式轮式装载机,定型为Z450(即后来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专家鉴定。就这样诞生了中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从而开创了中国装载机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Z450型装载机具有液力机械传动、动力换挡、双桥驱动、液压操纵、铰接式动力转向、气 *** 加力制动等现代轮式装载机的基本结构,为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也基本上代表了中国第一代轮式装载的基本结构。该机在总体性能方面具有动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机动灵活、操纵轻便、作业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1978年,天工所根据机械部的要求,制订出以柳工Z450为基型的中国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制订标准时,保留用Z代表装载机,用L取代“4”代表轮式,改Z450为ZL50,就这样制订出了以柳工ZL50型为基型的中国ZL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这是中国装载机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该标准制订出来后按当时的行业分工,柳工、厦工制造ZL40以上的大中型轮式装载机,成工、宜工制造ZL30以下的中小型轮式装载机,逐步形成了柳工、厦工、成工和宜工当时的装载机四大骨干企业。到70年代末、80年代国中国装载机制造企业已增加至20多家,初步形成了中国装载机行业。中国轮式装载机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但最基本的结构仍然是由Z450(ZL50)演变而来。第二代变化不很大,第三代变化稍大一些。2001年中国装载机全行业总销售量已突破3万台,居世界装载机市场的前列。因此,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装载机产销大国。2006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全行业总销售量为129,793台,比2005年的112,527台,增长了15.3%,净增了17266台,其净增量超过了中国装载机行业“八五”以前任何一年的总销售量,可以说2006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又是一个红红火火的丰收年。2007年1-11月,装载机26家主要企业累计销量为143794 台,同比(109397 台)增加34397 台,增幅为31.4%;累计出口为8606 台,占累计销量的6.0%,同比(3234 台)增加5372 台,增幅达166.1%。 2008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增速不减,1-7月,全国装载机累计销量为12.0449万台,同比增幅达30.5%。中国装载机工业在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行业进入门槛极低,价格恶性竞争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低下,行销理念缺失,市场难以拓展,产品质量及可靠性差,此外,产品及组织结构老化以及服务升级增加的成本难以消化等因素严重等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品质的提高。因此,中国装载机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在产品研发上体现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继续加强行业以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和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研开发体系建设,打造价值链行销,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部件 包括发动机,变矩器,变速箱,前、后驱动桥,简称四大件1. 发动机2. 变矩器上有三个泵,工作泵(供应举升,翻斗压力油)转向泵(供应转向压力油)变速泵也称行走泵(供 应变矩器,变速箱压力油),有些机型转向泵上还装有先导泵(供应操纵阀先导压力油)3..工作液压油路,液压油箱,工作泵,多路阀,举升油缸和翻斗油缸4. 行走油路:变速箱油底壳油,行走泵,一路进变矩器一路进档位阀,变速箱离合器5. 驱动:传动轴,主差速器,轮边减速器6. 转向油路:油箱,转向泵,稳流阀(或者优先阀)转向器,转向油缸7. 变速箱有一体的(行星式)和分体(定轴式)两种 工作装置 装载机的铲掘和装卸物料作业是通过其工作装置的运动来实现的。装载机工作装置由铲斗1、动臂2、连杆3、摇臂4和转斗油缸5、动臂油缸6等组成。整个工作装置铰接在车架7上。铲斗通过连杆和摇臂与转斗油缸铰接,用以装卸物料。动臂与车架、动臂油缸铰接,用以升降铲斗。铲斗的翻转和动臂的升降采用液压操纵。 装载机作业时工作装置应能保证:当转斗油缸闭锁、动臂油缸举升或降落时,连杆机构使铲斗上下平动或接近平动,以免铲斗倾斜而撒落物料;当动臂处于任何位置、铲斗绕动臂铰点转动进行卸料时,铲斗倾斜角不小于45°,卸料后动臂下降时又能使铲斗自动放平。综合国内外装载机工作装置的结构型式,主要有七种类型,即按连杆机构的构件数不同,分为三杆式、四杆式、五杆式、六杆式和八杆式等;按输入和输出杆的转向是否相同又分为正转和反转连杆机构等。土方工程用装载机铲斗结构,其斗体常用低碳、耐磨、高强度钢板焊接制成,切削刃采用耐磨的中锰合金钢材料,侧切削刃和加强角板都用高强度耐磨钢材料制成。铲斗切削刀的形状分为四种。齿形的选择应考虑插入阻力、耐磨性和易于更换等因素。齿形分尖齿和钝齿,轮胎式装载机多采用尖形齿,而履带式装开机多采用钝形齿。斗齿数目视斗宽而定,斗齿距一般为150-300mm。斗齿结构分整体式和分体式两种,中小型装载机多采用整体式,而大型装载机由于作业条件差、斗齿磨损严重,常采用分体式。分体式斗齿分为基本齿2和齿尖1两部分,磨损后只需要更换齿尖。 发展趋势 国产轮式装载机正在从低水平、低质量、低价位、满足功能型向高水平、高质量、中价位、经济实用型过渡。从仿制仿造向自主开发过渡,各主要厂家不断进行技术投入,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在关键部件及系统上技术创新,摆脱产品设计雷同,无自己特色和优势的现状,从低水平的无序竞争的怪圈中脱颖而出,成为装载机行业的领先者。(1)大型和小型轮式装载机,在发展过程中,受到客观条件及市场总需求量的限制。竞争最为激烈的中型装载机更新速度将越来越快。(2)根据各生产厂家的实际情况,重新进行总体设计,最佳化各项性能指标,强化结构件的强度及刚度,使整机可靠性得到大步提高。(3)细化系统结构。如动力系统的减振、散热系统的结构最佳化、工作装置的性能指标最佳化及各铰点的防尘、工业造型设计等。(4)利用电子技术及负荷感测技术来实现变速箱的自动换挡及液压变数系统的套用,提高效率、节约能源、降低装载机作业成本。(5)提高安全性、舒适性。驾驶室逐步具备FOPS&ROPS功能,驾驶室内环境将向汽车方向靠拢,方向盘、座椅、各操纵手柄都能调节,使操作者处于位置工作。(6)降低噪声和排放,强化环保指标。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降低装载机噪声和排放的工作已迫在眉捷,许多大城市已经制定机动车的噪声和排放标准,工程建设机械若不符合排放标准,将要限制在该地区的销售。(7)广泛利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特别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提高产品的寿命和可靠性。(8)最大限度地简化维修尽量减少保养次数和维修时间,增大维修空间,普遍采用电子监视及监控技术,进一步改善故障诊断系统,提供司机排除问题的方法。 分类 常用的单斗装载机,按发动机功率,传动形式,行走系结构,装载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1、发动机功率:①功率小于74kw为小型装载机。②功率在74~147kw为中型装载机③功率在147~515kw为大型装载机④功率大于515kw为特大型装载机 2、传动形式:①液力—机械传动,冲击振动小,传动件寿命长,操纵方便,车速与外载间可自动调节,一般在中大型装载机多采用;②液力传动:可无级调速、操纵简便,但启动性较差,一般仅在小型装载机上采用;③电力传动:无级调速、工作可靠、维修简单、费用较高,一般在大型装载机上采用。 3、行走结构:①轮胎式:质量轻、速度快、机动灵活、效率高、不易损坏路面、接地比压大、通过性差、但被广泛套用;②履带式:接地比压小,通过性好、重心低、稳定性好、附着力强、牵引力大、比切入力大、速度低、灵活性相对差、成本高、行走时易损坏路面。 4、装卸方式:①前卸式:结构简单、工作可靠、视野好,适合于各种作业场地,套用较广;②回转式:工作装置安装在可回转360°的转台上,侧面卸载不需要调头、作业效率高、但结构复杂、质量大、成本高、侧面稳性较差,适用于较侠小的场地。③后卸式:前端装、后端卸、作业效率高、作业的安全性欠好。 用途 装载机主要用来铲、装、卸、运土和石料一类散状物料,也可以对岩石、硬土进行轻度铲掘作业。如果换不同的工作装置,还可以完成推土、起重、装卸其他物料的工作。在公路施工中主要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装料等作业。由于它具有作业速度快,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而发展很快,成为土石方施工中的主要机械。 选用原则 1、机型的选择:主要依据作业场合和用途进行选择和确定。一般在采石场和软基地进行作业,多选用轮胎装载机配防滑链; 2、动力的选择:一般多采用工程机械用柴油发动机,在特殊地域作业,如海拔高于3000m的地方,应采用特殊的高原型柴油发动机; 3、传动型式的选择:一般选用液力—机械传动。其中关键部件是变矩器形式的选择。中国生产的装载机多选用双涡轮、单级两相液力变矩器。 4、在选用装载机时,还要充分考虑装载机的制动性能,包括多个在制动、停车制动和紧急制动三种。制动器有蹄式、钳盘式和湿式多片式三种。制动器的驱动机构一般采用加力装置,其动力源有压缩空气,气顶油和液压式三种。常用的是气顶油制动系统,一般采用双回路制动系统,以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销量需求 2013年装载机市场较为低迷,产销量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数据显示,一季度装载机总销量41486台,同比下滑19.0%。其中,2月销量较低,不仅同比下滑54.1%,环比也下滑6.1%。而到了3月,销量则出现大幅回升,同比下滑6.6%,环比增长201.2%。可见,装载机市场的未来也将有所期待。到4 月份装载机也实现了同比正增长,5 月份装载机销量达到19,045 台,同比增长14%,高于4 月份的4%。国内装载机市场需求中32%来自采矿业,33%来自基础建设,14%来自水利建设,8%来自房地产业,而这些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水平。2013年上半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8131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幅为20.1%,延续了平稳增长态势。下半年,决定投资趋势的内外部因素等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中央 *** 会继续强化对投资的调控,在保持20%左右投资增速的同时,投资结构将得到进一步最佳化。我们预计,2013年下半年基础设施投资将平稳进行,而采矿业在 *** 和企业的调控下,将走出低迷态势,“十二五”期间,国家将在水利方面投资达1.8万亿元,房地产业也将在 *** 和房地产商的共同协调下逐渐走出当前的混乱局面。因此,在众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装载机行业在企业自身适当调控下,也将工程机械行业逐步回暖。 日常保养 装载机出厂后,一般规定有60小时左右的磨合期(有的称为走合期),这是根据装载机使用初期的技术特点而规定。磨合期是保证装载机正常运转、降低故障率、延长其使用寿命的重要环节。部分用户由于缺乏装载机使用常识或是因为工期紧、或是想尽快获得收益而忽视新机磨合期的特殊技术要求。有的用户甚至认为,反正厂家有包修期,机器坏了由厂家负责维修,于是机器在磨合期内就长时间超负荷使用,导致机器早期故障频繁发生,这不仅影响了机器的正常使用、缩短了机器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因为机器损坏影响了工程进度。因此,对装载机磨合期的适用与保养应引起充分重视。 磨合期 磨损速度快由于新机器零部件加工、装配和调整等因素的影响,其摩擦表面粗糙,配合面接触面积小,表面的承压状况不均。机器在运行过程中,零件表面的凹凸部分相互嵌合摩擦,磨落下来的金属碎屑又作为磨料继续参与摩擦,更加速了零件配合表面的磨损。因此,磨合期内容易造成零部件(特别是配合表面)的磨损,磨损速度快。这时,如果超负荷作业,则可能导致零部件的损坏,产生早期故障。 润滑不良由于新装配的零部件的配合间隙较小,并且由于装配等原因,很难保证配合间隙的均匀性,润滑油(脂)不易在摩擦表面形成均匀的油膜以阻止磨损。从而降低润滑效能,造成机件的早期异常磨损。严重时会造成精密配合的摩擦表面划伤或咬合现象,导致故障的发生。 发生松动新加工装配的零部件,存在几何形状和配合尺寸的偏差,在使用初期,由于受到冲击、振动等交变负荷,以及受热、变形等因素的影响,加上磨损过快等原因,容易使原来紧固的零部件产生松动。 发生渗漏现象由于机件的松动、振动合机器受热的影响,机器的密封面以及管接头登出会出现渗漏现象,部分铸造、加工等缺陷在装配调试时难于发现,但由于作业过程中的振动、冲击作用,这种缺陷就被暴露出来,表现为漏(渗)油(水),因此,磨合期容易出现渗漏现象。 操作失误多由于对机器的结构、性能的了解不够(特别是新的操作者),容易因操作失误引起故障,甚至引起机械事故。 使用与维护 由于工程机械是特殊车辆,操作人员应接受厂家的培训、指导,对机器的结构、性能有充分的了解,并获得一定的操作及维护经验方可操作机器。生产厂家提供的《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是操作者操作设备的必备资料,在操作机器前,一定要先阅读《使用维护说明书》,按要求进行操作保养。 注意磨合期的工作负荷,磨合期内的工作负荷一半不要超过额定工作负荷的60%,并要安排适合的工作量,防止机器长时间连续作业所引起的过热现场的发生。 注意经常观察各仪表指示,出现异常应及时停车予以排除,在原因未找到、故障未排除前应停止作业。 注意经常检查润滑油、液压油、冷却液、制动液以及燃油油(水)位和品质,并注意检查整机的密封性。检查中发现油水缺少过多,应分析原因。同时,应强化各润滑点的润滑,建议在磨合期内,每班都要对润滑点加注润滑脂(特殊要求除外)。 保持机器清洁,及时调整、紧固松动的零部件以防因松动而加剧零部件的磨损或导致零部件丢失。 磨合期结束,应对机器进行强制保养,做好检查和调整工作,同时注意油液的更换。总之,装载机在磨合期内使用保养的要求可以归纳为:加强培训、减轻负荷、注意检查、强化润滑。只要重视并按要求对装载机实施磨合期的保养与维护,就会减少早期故障的发生,延长使用寿命,提高作业效率,式机器未您带来更多收益。 操作规程 1)操作人员在进行驾驶与作业之前,应熟知装载机的各种性能、结构、技术保养、操作方法、并按规定进行操作。 2)除驾驶室外,机上其他地方严禁乘人。 3)向车内卸料时必须将铲斗提升到不会触及车箱档板的高度,严防铲斗碰车箱,严禁将铲斗从汽车驾驶室顶上越过。 4)下坡时采用自动减速,不可踩离合器踏板,以防切断动力发生溜车事故。 5)装载机涉水后应立即停机检查,如发现因浸水造成制动失灵,则应进行连续制动,利用发热排除制动片内的水分,以尽快使制动器恢复正常。 6)装载机工作时,正前方不许站人,行车过程中,铲斗不许载人。 7)工作时,铲臂下面严禁站人,禁止无关人员和其他机械在此工作和通行。 8)严禁采用高速档作业。 9)操作人员离开驾驶位置时,必须将铲斗落地,发动机熄火,切断电源。

装载机详细资料大全

3,中国 食品包装机械 主要出口哪些国家

日本、英国、美国、意大利、韩国
非洲!!!!还日本、美国呢,大多都是偷德国、日本的技术,还跟别人比!!国内的第二代包装机,现在国外已经达到第三代了

中国 食品包装机械 主要出口哪些国家

4,我国装载机历史

1.装载机的发展历程 中国装载机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尤其值得称道、令国人自豪的是装载机产业如今年产销已超过16万台,在如今国际品牌林立的中国市场,国产品牌装载机仍占据着绝大部分的市场。 1978年中国装载机年产量仅为1315台,而且累计产量才9454台,2007年销量就突破了16万台,仅出口量就超过万台,比改革开放以前的历史累积总产量还多;同样,中国推土机在1978年的年产量仅为1909台,累计产量为11923台。 当时进口数量较大,到1980年累积进口达到3333台,特别是在80年代末,进口量占到市场近30%。2007年推土机的销量超过7390台,不仅占据了国内绝大部分的市场,还大量出口,仅2007年出口就达2065台,超过1978年全国推土机总产量。 行业发展 中国装载机行业经过近50年的发展,特别是近10来年的超高速发展,产品技术质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已越来越小,已得到世界市场、包括最苛刻的欧美市场的广泛认可。2011年,我国装载机行业累计销售装载机192100台,同比增长14.81%。 其中,国内市场销售装载机173271台,同比增长10.80%;累计出口装载机18829台,同比增长72.25%,出口增幅远高于国内销量增幅。2011年前三季度我国华东地区和华北地区的装载机需求较大,其中华东地区装载机的销量占全国销量的21.7%,华北地区为19.0%;分产品来看,2011年前三季度5T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最大,为66.78%,份额较2010年下降2.88个百分点,其次是3T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22.57%,份额较2010年上升2个百分点。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增长率将在20%左右,国家将进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水利工程建设、海洋建设工程、铁路、公路、城镇公共交通和基础设施、电力、输气工程、输电工程建设。预计到2015年,我国装载机行业销售量将达到30万台,其中出口将达到4万台,我国装载机行业前景看好。 中国现代轮式装载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Z435型。该机为整体机架、后桥转向。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吸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轮式装载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成功了功率为162KW的铲接式轮式装载机,定型为Z450(即后来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专家鉴定。就这样诞生了中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从而开创了中国装载机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Z450型装载机具有液力机械传动、动力换挡、双桥驱动、液压操纵、铰接式动力转向、气 *** 加力制动等现代轮式装载机的基本结构,为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也基本上代表了中国第一代轮式装载的基本结构。 该机在总体性能方面具有动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机动灵活、操纵轻便、作业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1978年,天工所根据机械部的要求,制订出以柳工Z450为基型的中国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 制订标准时,保留用Z代表装载机,用L取代“4”代表轮式,改Z450为ZL50,就这样制订出了以柳工ZL50型为基型的中国ZL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这是中国装载机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点。该标准制订出来后按当时的行业分工,柳工、厦工制造ZL40以上的大中型轮式装载机,成工、宜工制造ZL30以下的中小型轮式装载机,逐步形成了柳工、厦工、成工和宜工当时的装载机四大骨干企业。 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装载机制造企业已增加至20多家,初步形成了中国装载机行业。到目前为止,中国轮式装载机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但最基本的结构仍然是由Z450(ZL50)演变而来。 第二代变化不很大,第三代变化稍大一些。2001年中国装载机全行业总销售量已突破3万台,居世界装载机市场的前列。 因此,中国已经成了世界上装载机产销大国。2006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全行业总销售量为129,793台,比2005年的112,527台,增长了15.3%,净增了17266台,其净增量超过了中国装载机行业“八五”以前任何一年的总销售量,可以说2006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又是一个红红火火的丰收年。 2007年1-11月,装载机26家主要企业累计销量为143794 台,同比(109397 台)增加34397 台,增幅为31.4%;累计出口为8606 台,占累计销量的6.0%,同比(3234 台)增加5372 台,增幅达166.1%。2008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增速不减,1-7月,全国装载机累计销量为12.0449万台,同比增幅达30.5%。 中国装载机工业在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特别是行业进入门槛极低,价格恶性竞争导致企业盈利能力低下,营销理念缺失,市场难以拓展,产品质量及可靠性差,此外,产品及组织结构老化以及服务升级增加的成本难以消化等因素严重等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品质的提高。 因此,中国装载机企业必须抓住新的发展形势,在产品研发上体现差异化战略和成本领先战略,继续加强行业以企业国家级技术中心和高校及科研院所为主体的科研开发体系建设,打造价值链营销,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立于不败之地。 2.谈装载机的发展历程及趋势 晕死你,,,给你回答这个问题简直谈何容易,只能给你个目录你自己写。 第一章 2008年装载机行业运行回顾 第一节行业运行环境 一、2008年宏观经济环境 二、政策环境 三、产品技术环境 四、能源环境 五、环保问题引发产品标准的调整 第二节产销形势分析 一、行业生产分析 二、行业销售分析 三、产品价格走势分析 四、装载机行业供求平衡性分析 第三节装载机进出口分析 一、出口分析 (一)出口产品结构特征 (二)出口地区特征 (三)出口国别特征 二、进口分析 (一)进口产品结构特征 (二)进口地区特征 (三)进口国别特征 第四节行业经济效益分析 一、行业景气及利润情况 (一)重工业化的趋势明显(二)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拉动工业增长主线(三)机械工业景气度有所上升 二、行业销售分析三、行业盈利性分析四、行业成长性分析第二章中国装载机行业发展挑战与变革 第一节 中国装载机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一、生产要素条件 二、需求条件 三、支援与相关产业 四、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状态 五、 *** 的作用 第二节中国装载机行业发展现状评价 一、中国装载机行业发展现状概述 二、中国装载机行业的产品与市场结构变动 三、行业竞争现状的SCP(结构、行为、绩效)分析与评价 (一)市场结构 (二)市场行为 (三)市场绩效 第三节中国装载机行业发展趋势 一、国内外装载机行业发展趋势及差距对比 (一)产品技术 (二)产品结构 二、未来中国装载机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四节下游消费行业发展现状情况一、房地产二、公路交通建设三、城市轨道建设四、国家重点工程建设第三章 国际装载机行业发展状况第一节 国际装载机行业发展轨迹综述 一、国际装载机行业发展历程 二、国际装载机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国际装载机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第二节 日本装载机行业发展状况一、行业发展概况二、技术发展三、可借鉴经验 第三节 韩国装载机行业发展状况一、行业发展概况二、技术发展三、可借鉴经验 第四节 美国装载机行业发展状况一、行业发展概况二、技术发展三、可借鉴经验 第四章 中国装载机行业发展:地区比较 第一节 华北区域 一、产品供应与销售情况 二、企业布局与竞争状况 三、竞争优劣势分析 四、焦点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二节 东北区域 一、产品供应与销售情况 二、企业布局与竞争状况 三、竞争优劣势分析 四、焦点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三节 华东区域 一、产品供应与销售情况 二、企业布局与竞争状况 三、竞争优劣势分析 四、焦点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四节中南区域 一、产品供应与销售情况 二、企业布局与竞争状况 三、竞争优劣势分析 四、焦点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五节西部区域 一、产品供应与销售情况 二、企业布局与竞争状况 三、竞争优劣势分析 四、焦点问题与发展前景 第五章 2008年装载机行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2008年行业发展驱动因素分析 一、宏观及政策趋向评析 二、2008年下游重点行业发展支撑装载机需求 第二节上游产业发展研究 一、相关钢铁产品发展与市场走势分析 二、煤、电、油、运等产品、服务供给及价格走势 第三节 2008年装载机行业产品发展研究一、装载机行业产品发展方向及供应 二、装载机行业市场潜力研究 三、装载机行业进出口结构分析 四、透视重点产品市场潜力 第四节 2008年装载机行业区域与企业竞争分析 一、装载机行业区域与企业竞争格局 二、装载机行业区域与企业发展潜力 第五节装载机行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研究 一、中国装载机行业综合优势问题 二、“十一五”战略目标对装载机行业的要求与引导 第六章2009-2010年装载机子行业市场预测 第一节房地产业一、经济模型分析房地产发展与装载机产品需求的相关性 二、中国房地产发展趋势及对装载机产品需求影响 三、2009-2010年行业发展预测 第二节公路交通建设一、经济模型分析公路交通发展与装载机产品需求的相关性 二、中国公路交通建设发展趋势及对装载机产品需求影响 三、2009-2010年行业发展预测 第三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一、经济模型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与装载机产品需求的相关性 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及对装载机产品需求变化影响 三、2009-2010年行业发展预测 第四节重点工程项目一、2008年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发展现状二、中国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发展趋势及对装载机产品需求影响 三、2009-2010年发展预测 第七章优势企业经营与竞争分析 第一节厦工一、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二、产品结构与销售市场分布 三、竞争优势与发展战略 第二节龙工一、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二、产品结构与销售市场分布 三、竞争优势与发展战略 第三节临工一、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二、产品结构与销售市场分布 三、竞争优势与发展战略 第四节柳工一、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二、产品结构与销售市场分布 三、竞争优势与发展战略 第五节徐工一、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二、产品结构与销售市场分布 三、竞争优势与发展战略 第六节宇通重工一、企业经营与财务状况分析 二、产品结构与销售市场分布 三、竞争优势与发展战略 第八章装载机行业投资机会与风险 第一节装载机行业效益判断与投资机会分析 一、装载机行业在宏。 3.龙工装载机的发展历史 · 1993年 李新炎先生在福建龙岩始创龙工。 · 1996年 龙工集团荣登国家“质量管理达标企业”大榜 · 1997年 龙工装载机成为“全国消费者信得过产品”。 · 2000年 龙工装载机销量进入行业前三名。 · 2001年 顺利通过ISO9001:2000质量认证和美国FMRC认证。 · 2004年 装载机销量突破10000台;“龙工牌”装载机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 2005年 率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之先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 · 2010年 龙工顺利通过“国军标”认证;龙工位列“2010年全球工程机械50强”第22位。 4.柳工装载机有多少年代的历史了 广西柳工是 “中国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创造了多项全国第一:全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研制生产;全国第一家工程机械行业上市公司;全国第一家推出品牌服务的工程机械制造商等等。作为我们自己的民族品牌,为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工程机械行业内争取了荣誉,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装载机制造工厂,目前装载机销量世界第一! 上面的话看起来有些官方,但是确实是真的。 上世纪60年代后,国际上开始流行铰接式结构的新型装载机,其转向灵活、生产效率更高; 1970年,柳工和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共同研制设计了Z450装载机。 1970年7月1日,我国第一台220马力的Z435铰接式轮式装载机在柳工试制成功,填补了我国工程机械的一项空白。 1971年12月18日,柳工Z450(后改为ZL50)装载机通过了国家鉴定,新华社专门为此专题发了消息报道。 当然,这些也是真的,欢迎采纳,呵呵 5.建国初期四大装载机工厂 柳工、厦工、成工,宜工 80年代的中国装载机行业“四大家族”(柳工、厦工、成工、宜工)曾是中国装载机的领军企业。 现在回过头来看他们的发展,可以折射出中国装载机改革开放后的发展历程! 柳工稳健的发展很具有代表性。通常人们只看到了柳工在产品、销量,尤其是利润方面一直保持持续稳步增长的风光,却很少人知道在这背后是经过了多少“思想斗争”才实现的。 比如说出口,即使在国内装载机企业的出口量急剧增长的时候,柳工也没有为了出口而出口。柳工负责进出口的黄兆华副总经理告诉记者:“在出口形势一片大好,其它公司的出口都在迅速增长的时候,柳工内部出现两种不一样的思路。 一个就是抓住出口的有利时机,先把柳工的装载机出口量搞上去再说,钱不挣白不挣。另外一种思路是要稳健。 宁愿暂时失去一些订单,也要先把国外的服务体系,代理体系等建设好再寻求做大出口量。最终柳工采取了后者,事实证明柳工的稳健策略是正确的。” 2008年4月,中央媒体采访团专门对工程机械行业的自主创新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其中铲土运输机械采访了柳工。柳工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无不充满着自主创新(详见本刊2008年第5期)。 在装载机产品同质化较为严重之时,柳工仍能保持良好的盈利能力,为柳工进行多元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在ZL60及以上的大型装载机方面,柳工的优势更为明显,已经成为柳工利润的重要增长点之一。 厦工装载机在中国装载机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厦工装载机和浦沅起重机多次随南极科考团进入南极作业就是厦工装载机发展成就的缩影。 厦工装载机远征南极,为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的建设和支援兄弟国家考察站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到国内外南极考察队的赞誉,并把中国南极长城站的一条大道命名为“厦工大道”。曾经三赴南极的厦工工程师盖军衔(曾被本刊评为2004年中国工程机械行业年度人物)及其他工程师都在南极科考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成工如今也焕发出新的活力,预计今年产量能达到1.2万台。 成工总工程师朱佩和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目前成工的装载机主要零部件都自已生产,包括出口的大型装载机的湿式桥。成工对配套件的投入是非常大的,仅2007年就投入2000多万新添设备,今年将再投入1个亿的资金。 经过10来年的不懈努力,我们已经基本掌握其生产技术,目前成工新的H系列装载机包括3t、5t、8t都是装配自己生产的湿式桥。 带着装载机“四大家族”光环的宜工,2006年却在中国装载机市场销声匿迹了!2007年底被江苏沃得集团收购后虽然已恢复生产,但“四大家族”的风光已经逝去!这其中与宜工的原“婆家”有关系,但恐怕与宜工在持续创新投入少或者说是重视不够有着密切联系。 6.中国最大的装载机是多少 目前中国最大的装载机是柳工的CLG899III。 柳工自主研发中国最大CLG899Ⅲ型轮式装载机在十届北京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与技术交流会中展出 899Ⅲ是目前国内最大吨位装载机,打破了国外10吨以上大型装载机的垄断。899Ⅲ轮式装载机集成了柳工四十多年专业设计制造装载机之丰富经验和现代先进之设计手段及设计理念,如计算机优化理论、有限元分析、可靠性理论、用户成本分析理论和人机工程学理论。899Ⅲ是柳工和国际著名专业部件制造商合作之典范。 ·采用先进的动力匹配技术,机器的工作模式可选择(重载、标准、松散物料),保证机器在强挖掘及松散物料等不同工况工作在最经济区。 ·采用液压马达独立散热系统,散热效果更好。 ·高压全变量负荷敏感液压系统根据外界负载情况自动调节泵的排量,最大程度减小液压溢流损失,减少发动机功率损耗。 ·动臂减振技术有效降低机器运行中的颠簸,大大提高司机操作的舒适性,而且能够减少运输过程物料的散落,提高15%以上的工作效率。 ·增加扶梯的防护,使司机进出驾驶室更加方便更加安全。 ·车架采用箱型结构,不仅具有高强度高刚度而且消耗钢材少,并且能提供大的可维护维修空间。 7.装载机的简介 WD615里面,W 是水冷,D 是柴油机,6 代表6缸,15代表单缸排量1.5L。 最新解释:WD代表潍柴动力,也就是潍动,6是6 代表6缸,15代表单缸排量1.5L。 主要技术参数: WD615柴油机直列6缸,缸径126mm,行程130mm,单缸排量1.5L,发动机排量9.726L。有自然吸气、增压、增压中冷机型,基本型转速2200r/min,功率范围176kW—280kW,最低燃油消耗率达194g/kW.h,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功率大、油耗低、排放指标先进、噪声低、通用性强等优点,是重型汽车、各类工程机械、客车、发电设备、船舶等理想动力。 引进历史: WD615是WD615柴油机的简称,WD615柴油是伴随着国家为了弥补中国卡车市场缺重的情形,从奥地利斯太尔公司整体引进斯太尔重卡平台而来到中国的!引进之初,WD615发动机由潍坊柴油机厂(现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杭州发动机厂(现中国重汽集团杭州发动机有限公司)两家公司生产。当时两家公司都是中国重汽集团(大重汽,也就是现中国重汽、陕汽、红岩等公司没有分家之前的合体)的子公司。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WD615发动机产品,在中国重卡用户心中的地位很高。可以说,没有斯太尔平台的引进,就没有中国重卡的今天。WD615柴油机从引进之初,潍柴和杭发两个工厂就连续不断的投入了极大的人力物力对这款发动机消化、吸收,开发和提升。 排放从欧零排放,一直到今天大家可以看到的国四排放。 配套领域从重卡发动机开发到今天的:重卡、客车、工程机械、船舶动力、发电设备、农用机械、固定动力等领域。在WD615欧二排放基础上,潍柴动力开发了WP10系列国三排放发动机。主推BOSCH共轨系统。中国重汽开发WD613国三排放EGR系列发动机。 [编辑本段]历史地位: WD615在中国重型车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中国重型车市场没有它的竞争对手。进入2000年之后,WD615柴油机不单匹配在斯太尔平台上,包括解放新大威系列,福田的ETX系列,东风乘龙系列,江淮、华菱等国内重要的重卡平台上都可以看到WD615发动机的身影。 8.装载机的简介 装载机(loader) 装载机发展概况 我国现代轮式装载机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Z435型。 该机为整体机架、后桥转向。经过几年的努力,在吸收当时世界最先进的轮式装载机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成功了功率为162KW的铲接式轮式装载机,定型为Z450(即后来的ZL50),并于1971年12月18日正式通过专家鉴定。 就这样诞生了我国第一台铰接式轮式装载机,从而开创了我国装载机行业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Z450型装载机具有液力机械传动、动力换挡、双桥驱动、液压操纵、铰接式动力转向、气 *** 加力制动等现代轮式装载机的基本结构,为当时世界先进水平。 也基本上代表了我国第一代轮式装载的基本结构。该机在总体性能方面具有动力性好,插入力有掘起力大、机动灵活、操纵轻便、作业效率高等一系列优点。 1978年,天工所根据机械部的要求,制订出以柳工Z450为基型的我国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制订标准时,保留用Z代表装载机,用L取代“4”代表轮式,改Z450为ZL50,就这样制订出了以柳工ZL50型为基型的我国ZL轮式装载机系列标准,这是我国装载机发展鸣上的重大转折点。 该标准制订出来后按当时的行业分工,柳工、厦工制造ZL40以上的大中型轮式装载机,成工、宜工制造ZL30以下的中小型轮式装载机,逐步形成了柳工、厦工、成工和宜工当时的装载机四大骨干企业。到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装载机制造企业已增加至20多家,初步形成了我国装载机行业。 到目前为止,我国轮式装载机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但最基本的结构仍然是由Z450(ZL50)演变而来。第二代变化不很大,第三代变化稍大一些。 2001年我国装载机全行业总销售量已突破3万台,居世界装载机市场的前列。因此,目前我国已经成了世界上装载机产销大国。 装载机是一种广泛用于公路、铁路、建筑、水电、港口、矿山等建设工程的土石方施式机械,它主要用于铲装土壤、砂石、石灰、煤炭等散状物料,也可对矿石、硬土等作轻度铲挖作业。换装不同的辅助工作装置还可进行推土、起重和其他物料如木材的装卸作业。 在道路、特别是在高等级公路施工中,装载机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混合料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与装料等作业。此外还可进行推运土壤、刮平地面和牵引其他机械等作业。 由于装载机具有作业速度快、效率高、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此它成为工程建设中土石方施工的主要机种之一。 按行走装置的不同,装载机分为轮胎式和履带式两种。 胎式装开机由动力装置、车架、行走装置、传动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液压系统和工作装置等组成,其结构简单图如图1所示。轮胎式装载机采用柴油机为动力装置,液力变矩、动力换档变速箱、双桥驱动等组成的液力机械式传动系统(小型轮胎式装载机有的采用液压传动或机械传动),液压操纵,铰接式车架转向,反转杆机构的工作装置。 履带式装载机以专用底盘或工业拖拉机为基础车,装上工作装置并配装相就原操纵系统而构成,如图2所示。履带式装载机的动力装置也是柴油机,机械式传动系统则采用液压助力湿式离合器或湿式双向液压操纵转向离合器和正转连杆机构的工作装置。 往车辆或其他设备装载散状物料的自行式装卸机械。装载机也可进行轻度的铲掘工作,通过换装相应的工作装置,还可进行推土、起重、装卸木料及钢管等作业。 广泛应用于建筑、铁路、公路、水电、港口、矿山、农田基本建设及国防等工程中。 装载机种类很多。 根据发动机功率可分为小型(功率小于74千瓦)、中型(功率在74~147千瓦间)、大型(功率在147~515千瓦间)和特大型(功率大于515千瓦)装载机4种。根据行走系结构可分为轮胎式和履带式两种。 其中轮胎式装载机按其车架结构型式和转向方式又可分为铰接车架折腰转向、整体车架偏转车轮和差速转向装载机3种。根据卸载方式可分为前卸式(前端式)装载机和回转式装载机两种。 根据作业过程的特点可分为间歇作业式(如单斗装载机)和连续动作式(如螺旋式、圆盘式、转筒式等)装载机。装载机装载物料时,其技术经济指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业方式。 常见的作业方式有I形作业法、V形作业法和L形作业法等。 装载机技术的认可 1.装载机驾驶技术操作证由交通部门发证 2.装载机维修技术由技术监督局发证 如何选用装载机 一、用途 装载机主要用来铲、装、卸、运土和石料一类散状物料,也可以对岩石、硬土进行轻度铲掘作业。 如果换不同的工作装置,还可以完成推土、起重、装卸其他物料的工作。在公路施工中主要用于路基工程的填挖,沥青和水泥混凝土料场的集料、装料等作业。 由于它具有作业速度快,机动性好,操作轻便等优点,因而发展很快,成为土石方施工中的主要机械。 二、分类 常用的单斗装载机,按发动机功率,传动形式,行走系结构,装载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类。 1、发动机功率: ①功率小于74kw为小型装载机。 ②功率在74~147kw为中型装载机 ③功率在147~515kw为大型装载机 ④功率大于515kw为特大型装载机 2、传动形式: ①液力—机械传动,冲击振动小,传动件寿命长,操纵方便,车速与外载间可自动调节,一般在中大。 9.柳工的发展史 1960年柳工第一台推土机诞生,1966年中国第一台轮式装载机Z435在柳工研制成功,开创了国内轮式装载机的研发和生产历史。 1970年柳工研制成功Z450装载机,1976年DZL50井下装载机和ZL90研制成功,1988年ZL50C研制成功。1989年卡特彼勒技术的引进,促进了柳工装载机技术的完善和提高,1992年柳工第一台WY40履带式液压挖掘机研制成功,为柳工挖掘机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1993年11月柳工成功上市,更名为广西柳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成为行业和广西第一家上市公司。1995年,柳工与德国采埃孚公司合资成立柳州采埃孚公司,1996年柳工集团成立,1995年柳工第一台压路机研制成功,2002年上海柳工成立,柳工进入叉车行业。 2006年1月,柳工挖掘机公司成立,2003年11月,江苏柳工成立。 2006年5月15日柳工装载机累计产销双双突破10万台,2007年9月,柳工投资印度成立柳工印度公司,2006年12月29日,柳工万台叉车基地开工。 2008年1月天津柳工成立,2008年2月安徽柳工成立。

5,我国机电产品主要出口哪些国家

我是做进出口运输的,我的很多客户都是做机电设备的,主要出口地区就是北美,东南亚,南亚以及中东地区,另外,非洲的埃及也是一个潜力比较大的市场。
欧盟的比较多,北美,中东地区,东南亚,非洲也都有啊,

6,中国装备制造业主要出口哪个国家

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俄罗斯、中东、北非等非发达地区,主要由于这部分低端市场门槛较低,相对容易进入。
制造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工业品与生活消费品的行业,包括扣除采掘业、公用业后的所有30个行业。而出口制造业,顾名思义,就是为了出口贸易而制造资源的行业咯。

文章TAG:中国  装载机  出口  哪些  中国装载机出口哪些国家  
下一篇